🎉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PayFi揭示百億美元加密支付新賽道 Web3生態全面升級
PayFi開啓加密支付新篇章,百億美元賽道待解鎖
近年來,加密支付的賽道一直在不斷迭代發展,從最初被視爲灰色市場交易工具的偏見,到如今傳統金融科技平台Stripe收購穩定幣平台Bridge,以及Paypal、Visa等行業巨頭入局部署。結合最近湧現出的PayFi新概念,更是引發了廣泛關注。
爲了更好理解這一賽道的前景,我們簡單梳理了加密支付這個賽道的發展,聚焦PayFi如何迭代加密支付這個賽道,從而逐漸摸索其未來發展的方向。
加密支付賽道
比特幣自2008年誕生以來,經歷了從技術愛好者的小規模交易逐漸過渡到全球商家廣泛接受的商業化應用,再到監管介入與合規化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多元化、平台化的支付生態系統。如今,隨着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場景的擴展,加密支付正逐步融入傳統金融體系,爲用戶提供更高效、低成本、高透明、去中心化的支付解決方案,預示着金融科技領域新一輪的變革。
而在這革新背後,穩定幣作爲連接加密貨幣和法定貨幣的橋梁,通過穩定的價值儲存和高效的鏈上流通爲加密支付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基礎。通過研究穩定幣市場的情況,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解讀整個市場。
穩定幣市場概況
毋庸置疑加密支付的火熱程度和穩定幣市場直接掛鉤,穩定幣的供應量在全球範圍內經歷長期的增長。USDT和USDC作爲穩定幣的兩大巨頭佔據總市場的90%,而USDT是當之無愧的龍頭(70%的佔有率)並且呈現出穩定緩慢漲的趨勢。
同時我們對USDT、USDC在鏈上的分布情況進行調查,USDT共計在13條鏈上發行。其中在Tron上的發行量最大,佔比達到了50%以上,其次爲以太坊和Solana,鏈上發行量前四佔到了總發行量的近99%。相反,USDC的分布更加集中,其中發行在以太坊上佔到了發行總量的近92%,其次依次爲Solana、Tron和Polygon。
不難得出的結論是,ETH、Solana還是目前主流的穩定幣應用場景,穩定幣賽道持續增長結合多位傳統支付行業的龍頭的進軍,足夠證明加密支付賽道初步具備了"支付規模"的運行系統,也直接證明了市場認可穩定幣支付存在的應用場景。
爲了更好地理解加密支付的運作機制,接下來我們將分析加密支付解決方案的四層架構,這一架構確保了加密支付的安全性、可擴展性和用戶體驗。
加密支付解決方案
在加密貨幣支付的解決方案中,共計有四層架構組成:
結算層:區塊鏈底層的基礎設施公鏈,衆多Layer 1以及通用的Optimism、Arbitrum等Layer,他們在速度、可擴展性、隱私安全等多個維度上略有不同,而本質上就是在銷售區塊空間。
資產發行層:負責創建、維護和贖回穩定幣,旨在保持對於法定貨幣或錨定資產籃子的穩定價值。發行者通過投資於國債等穩定收益的資產獲利,與傳統支付中的中介不同,資產發行者不會從使用其穩定幣的每筆交易中收取費用。一旦穩定幣在鏈上發行,它就可以自我保管和轉移,而無需向資產發行人支付任何額外費用。
出入金層:出入金提供商作爲區塊鏈與法定貨幣之間的連接,作爲區塊鏈上的穩定幣與法定系統和銀行帳戶的技術橋梁,此類主要分爲B2C、C2C兩類平台較爲多見。
接口/應用程序:平台提供向客戶的軟件界面,支持加密貨幣的支付,並利用前端交易量產生的流量驅動費作爲業務模式。
加密支付賽道現狀
隨着加密市場的逐年擴張以及ETF的通過,傳統支付巨頭和加密原生支付項目都在積極開發和拓展相關業務。Visa早在2023年就已將USDC的結算功能擴展至Solana,爲跨境支付和實時結算提供了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結合我們此前介紹的加密支付四層架構,Visa通過多層次合作構建其加密支付生態:
在資產發行層,Visa與Circle合作使用USDC作爲穩定幣進行結算,確保支付的穩定合規。
出入金層,Visa通過與Crypto.com的合作,支持用戶將法幣與加密貨幣間的資金流動。
在應用層,Visa爲收單機構如Worldpay和Nuvei提供USDC結算的選項,確保商戶可以靈活處理加密支付。
在結算層,Visa選擇了Solana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利用其高並行處理能力、穩定且可預測的交易費用以及快速的區塊確認時間,實現更高效的鏈上結算。
通過這種整合,Visa不再僅依賴於傳統的銀行結算系統,這一整合意味着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區塊鏈網路使用USDC進行結算,消除中間機構,縮短結算時間,並降低成本。此舉不僅展示了加密支付如何爲傳統支付體系帶來革新,也爲未來的全球支付網絡提供了新的思路。
Paypal也在今年選擇Solana作爲其PYUSD支付的新公鏈,並積極推廣基於區塊鏈的支付方式。Paypal的副總裁多次強調Solana在高吞吐量和低延遲方面的表現,使其成爲加密支付的理想基礎設施。這些傳統支付巨頭雖然在區塊鏈技術和對Crypto行業的理解上不如Web3原生支付玩家,但憑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傳統的行業資源,快速進入加密支付市場,爭奪市場份額。
相比於這些傳統巨頭,原生加密支付項目通過更加創新的方式推動業務發展。這裏我們對某交易平台內歸屬於加密支付的項目進行了統計。
某項目至今累計融資接近3億美元,背後的資方包括a16z、Pantera、Polychain、IDE等知名風投機構。目前活躍帳號接近600W,其合作機構超過300家分布在50個不同國家。
該項目作爲Layer 1公鏈,專注於B2B市場,致力於通過去中心化的支付結算和資產交換平台,與全球各國銀行合作構建CBDC生態。
該項目採用RPCA共識算法,其網路建立在分布式帳本之上,提供包括xCurrent、xVia和xRapid在內的多種解決方案,旨在提高跨境資金轉移的效率和流動性。通過這些技術,與諸如美國銀行、瑞士信貸等傳統金融機構合作。與傳統的SWIFT系統相比,在交易速度和成本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以不到傳統跨境支付成本1%的費用在幾秒鍾內完成交易。
據統計該項目支付用戶交易數大約爲15萬筆每日,平均日活1萬+,其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經歷了長達數年的SEC訴訟,指控其通過未經註冊的方式發行證券。直到最近,SEC才撤銷了對該項目的訴訟。
某項目共計獲得DWF、CGV等投資機構的1000萬美元融資,最近因其虛擬卡與Samsung Pay的合作,再次引起公衆關注。
該項目通過整合閃電網絡、狀態通道、Raiden Network等底層支付協議,構建了鏈上與鏈下相結合的混合支付架構。鏈上負責帳本管理與數據存儲,鏈下則處理檢驗、對帳等計算密集型任務。該架構支持提供包括出入金支付服務、NFT快速購買、加密信用卡、加密支付等定制解決方案。
根據第三方整理的生態圖,該項目的生態系統打通了支付、商戶網路、DeFi、可信資產四大板塊。其合作夥伴涵蓋某交易平台、Shopify、Visa、QFPay等行業龍頭,突出其在支付全鏈條領域的廣泛布局。
與前一個項目最大的不同是該項目的代幣並非用於加密交易的媒介,而是通過每次支付爲用戶提供返現獎勵,提供類似傳統信用卡的消費獎勵機制,賦能實際支付場景,提升用戶忠誠度。
我們認爲,無論是傳統行業巨頭依托其深厚的行業資源與全球業務網路高舉高打進入加密市場,還是加密原生支付項目憑藉其去中心化的架構與代幣經濟模式,這兩類玩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推動行業發展。傳統巨頭具備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和合規優勢,而加密原生項目則在技術創新和快速迭代上獨具優勢。近期我們也見證了Stripe通過收購Bridge完成加密史上最大的收購案,我們期待兩者能夠強強聯手,充分發揮傳統行業在資源整合與規模化運作上的能力,與加密的創新機制相結合,推動整個支付行業向數字化、降本增效的方向前進。
交易成本不穩定:加密支付初衷是降低傳統支付環節中的中間商和交易成本,但在實際操作中,其費用並不比傳統支付便宜。網路常常在交易高峯期出現手續費飆升的情況,尤其是主要公鏈的擁堵問題更爲顯著。相比之下,傳統支付工具如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費率更爲穩定,而且很多日常交易的手續費由商家承擔(類似包郵理論),用戶感知較低更容易接受。
處理能力受限: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共識機制雖然保障了系統的透明和安全性,但也同時大大限制了網路的處理能力。由於區塊鏈需要全球各節點達成共識,交易速度受限於區塊容量和出塊時間。盡管如Layer擴展方案(如閃電網絡)、更有效的跨鏈通信和分片技術都可能會帶來新的突破,然而即使是目前被證實性能最優的Solana,其最高TPS仍難以與Visa等傳統支付巨頭相提並論。對於高頻小額支付場景,當前的加密支付網絡還存在明顯瓶頸。
應用場景缺失:盡管加密支付已經能夠實現在現實最基礎的日常消費、轉帳、跨境支付等。但是在成熟的金融市場環境常見的業務場景例如借貸、保險、租賃、眾籌、資管等一系列衍生應用場景等仍舊依賴傳統金融體系,加密支付的佔有率是完全的空白。
其根本原因在於,加密現有技術的迭代和產品的應用往往優先考慮加密領域內現有用戶的利益,忽視了更廣泛的市場需求。無論是某項目還是Visa,在區塊鏈上的關注點還停留在出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