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學歷史誤區與創新:從比特幣到下一代區塊鏈技術的思考

robot
摘要生成中

密碼學中的歷史誤區與創新

比特幣白皮書中,中本聰提出了一種基於CPU算力競爭的時間戳系統。然而,這一設想已經被現實所超越。當前的比特幣挖礦不再依賴CPU,而是轉向了專業化的挖礦硬件。此外,點對點的挖礦模式也已被礦池主導的集中化算力模式所取代。這種偏差源於中本聰當時所處的時代局限性,缺乏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全面預見。

類似的,加密貨幣行業似乎陷入了一種思維定式,過分依賴於早期設定的發展方向。這種傾向可以追溯到2014年左右,當時權益證明(PoS)和分片技術(Sharding)等概念被提出並廣泛接受。然而,隨着這些理念的實際落地,其局限性逐漸顯現。

以太坊的PoS系統雖然強大,但仍面臨可持續性的挑戰。系統安全性依賴於質押的ETH數量,而可質押的資產總量是有限的,這限制了網路的自我增長能力。同時,以太坊及其擴展方案在狀態計算和更新方面仍然高度依賴L1層的全局狀態樹,這爲實現真正的分片帶來了障礙。

相比之下,一些創新方案試圖突破這些限制。例如,某跨鏈項目通過共享共識安全的方式,改進了以太坊的世界狀態樹計算模型,實現了並行計算的分片。盡管這種方法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但仍未能帶來質的飛躍。

回顧比特幣的設計,其無狀態計算的UTXO帳戶模型爲並發處理提供了天然優勢。這種設計允許在鏈下進行計算,理論上可以實現無限並發。閃電網絡的實現就是這種能力的一個實際應用。

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不應局限於某個特定時期的思想框架。相反,我們應該回溯到更早的歷史背景,包括中本聰時代,甚至追溯到二戰時期的圖靈計算機理論和香農信息論。只有充分理解這些歷史基礎,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持續創新,我們才能真正推動加密領域的進步。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进场姿势研究员vip
· 19小時前
pos变啥不变啥都没用~
回復0
P2ENotWorkingvip
· 20小時前
PoS系统 不太行啊
回復0
quietly_stakingvip
· 20小時前
挖矿赚钱的不还是亏吗
回復0
跑路预言家vip
· 20小時前
又不看历史就瞎bb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