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加密基金會已過時 常規開發公司成區塊鏈行業新趨勢
加密基金會已無必要,行業應轉向常規開發公司架構
加密基金會曾是推動區塊鏈行業發展的重要工具,但如今已成爲發展的最大障礙。隨着美國國會新監管框架的出現,加密行業迎來了摒棄加密基金會模式的機會,可以轉向更加明確和可擴展的機制。
本文將分析加密基金會模式的起源和缺陷,並論證加密項目如何用常規開發公司替代加密基金會結構。公司制在資本配置、人才吸引和市場響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是實現協同、增長和實質影響的更好路徑。
加密基金會模式源於早期創始人的去中心化理想主義,旨在作爲網路資源的中立管理者。但隨着監管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這一模式已經背離了初衷:
加密基金會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缺陷:
隨着國會提案推進基於控制權的新框架,加密基金會的分離假象已不再必要。新框架鼓勵創始人移交控制權但不必放棄建設參與,同時提供了更清晰的去中心化標準。
加密基金會在激勵協同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缺乏營利動機使其缺乏清晰的反饋機制和問責制。相比之下,企業架構內置問責機制,受市場規律約束。加密基金會員工的激勵也弱於企業員工,難以與網路長期成功保持一致。
加密基金會還面臨法律和經濟約束。多數加密基金會被禁止開展商業活動,即使這些活動可能顯著有利於網路。它們承擔全部成本,但收益卻分散社會化,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加密基金會還造成顯著的運營效率損失。爲滿足形式化的分離要求,高效協作的團隊被迫拆分。這種人爲壁壘延緩了開發進度,阻礙了協同效率。
許多加密基金會已演變爲掌控重要權限的集權主體,對代幣持有者缺乏實質問責。設立加密基金會的高昂成本也爲初創企業設置了壁壘。
相比之下,常規開發公司能更高效地配置資本、吸引人才並響應市場。公司架構內生契合增長與實質影響,不依賴慈善資金或模糊使命。
對公司與通證持有者激勵不一致的擔憂可以通過多種工具化解:
兩種新興方案DUNA和BORG爲實施這些解決方案提供了高效路徑:
DUNA賦予DAO法律實體地位,使其能訂立合約、持有資產。BORG則是自治治理與運營技術,使DAO能將治理功能遷移至鏈上透明運作。
加密行業正邁向真實治理、實質協同和系統化運作的未來。新時代需要具備真實激勵、真實問責和真實去中心化的可擴展體系,而非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