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3领域,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我曾听说某个项目的"广告位"是可以购买的,具体方案是项目方认购一定数量的代币,然后该项目的负责人会将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你的项目代币,其余部分用于购买主流加密货币。当时我觉得这种做法十分可笑,但后来当真有人拿着类似提案找上门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不懂行情的人。在早期的融资阶段,我们曾天真地认为只需做好产品、在论坛上宣传、设置ICO地址就足够了。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回答社区问题,努力开发产品。然而,后来我们才明白,融资还需要认识行业内的重要人物、寻找顾问、机构支持、做市商和交易平台等。加入某个阵营往往意味着要与另一方说再见。在这个声称要"重塑世界交易体系"的新世界里,派系之争依然存在。有传言说,如果你选择在某个平台首次上市,其他平台可能会推迟你的上市时间;如果你得到某个社区的支持,其他投资者可能会集体放弃;如果你接受了某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可能就失去了另一家机构的投资机会。随着行业的成熟和专业化,这种派系之争在利益面前逐渐减弱。毕竟,在市场领导者占据大半江山的情况下,其他参与者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分享剩余的市场机会。人们习惯给事物贴标签,这在Web3领域尤为明显。标签可以包括市值、行业类别、功能特性,甚至是投资方或代币发行的来源。这些标签帮助人们快速建立对项目的初步印象和预期。例如,获得某知名机构投资的项目往往被认为有上市预期;得到顶级投资机构支持的项目通常被视为高质量项目。这些标签背后是品牌溢价,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起点。meme的传播逻辑也类似,常常依赖于一个广为人知的"叙事"或"IP"。这些标签或名字本身就包含了丰富信息,降低了人们的认知门槛。通过各级传播者的努力,这些信息逐渐进入更广泛的公众视野。人性使然,当越来越多的人谈论或参与某事时,旁观者的态度会从漠不关心、嗤之以鼻逐渐转变为好奇和尝试。特别是当那些所谓的"有影响力"人士或高净值群体也加入其中,并能言之凿凿地解释他们的成功时,更容易触动普通人的情绪。Web3就像一个梦幻王国,人们都在寻找下一个机会。而那些站在高处的"造梦者"则在努力吸引观众的注意,试图从他们的热情中获取利益。无论是链上活动的繁荣还是新的叙事出现,人们都明白最终要回归到价值本身。然而,人性中的叛逆精神,特别是在加密货币圈,总是驱使人们想要"逆天改命"。就像明知生老病死的规律,却希望自己能够幸免。于是,许多人经历着类似的循环:从最初的怀疑到小额尝试后的兴奋,再到大规模入场,最后往往以失望告终。然而,当下一个类似的机会出现时,这个循环又会重新开始。我们所能看到的风口,很可能只是"造梦者"希望我们看到的幻象,而财富效应则是诱惑我们继续追逐的关键。在这个反复的循环中,我们似乎总是难以跳出这个既定的模式。
Web3造梦游戏:从标签到叙事的财富循环
在Web3领域,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我曾听说某个项目的"广告位"是可以购买的,具体方案是项目方认购一定数量的代币,然后该项目的负责人会将部分资金用于购买你的项目代币,其余部分用于购买主流加密货币。当时我觉得这种做法十分可笑,但后来当真有人拿着类似提案找上门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不懂行情的人。
在早期的融资阶段,我们曾天真地认为只需做好产品、在论坛上宣传、设置ICO地址就足够了。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回答社区问题,努力开发产品。然而,后来我们才明白,融资还需要认识行业内的重要人物、寻找顾问、机构支持、做市商和交易平台等。加入某个阵营往往意味着要与另一方说再见。
在这个声称要"重塑世界交易体系"的新世界里,派系之争依然存在。有传言说,如果你选择在某个平台首次上市,其他平台可能会推迟你的上市时间;如果你得到某个社区的支持,其他投资者可能会集体放弃;如果你接受了某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资金,可能就失去了另一家机构的投资机会。随着行业的成熟和专业化,这种派系之争在利益面前逐渐减弱。毕竟,在市场领导者占据大半江山的情况下,其他参与者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分享剩余的市场机会。
人们习惯给事物贴标签,这在Web3领域尤为明显。标签可以包括市值、行业类别、功能特性,甚至是投资方或代币发行的来源。这些标签帮助人们快速建立对项目的初步印象和预期。例如,获得某知名机构投资的项目往往被认为有上市预期;得到顶级投资机构支持的项目通常被视为高质量项目。这些标签背后是品牌溢价,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起点。
meme的传播逻辑也类似,常常依赖于一个广为人知的"叙事"或"IP"。这些标签或名字本身就包含了丰富信息,降低了人们的认知门槛。通过各级传播者的努力,这些信息逐渐进入更广泛的公众视野。
人性使然,当越来越多的人谈论或参与某事时,旁观者的态度会从漠不关心、嗤之以鼻逐渐转变为好奇和尝试。特别是当那些所谓的"有影响力"人士或高净值群体也加入其中,并能言之凿凿地解释他们的成功时,更容易触动普通人的情绪。
Web3就像一个梦幻王国,人们都在寻找下一个机会。而那些站在高处的"造梦者"则在努力吸引观众的注意,试图从他们的热情中获取利益。
无论是链上活动的繁荣还是新的叙事出现,人们都明白最终要回归到价值本身。然而,人性中的叛逆精神,特别是在加密货币圈,总是驱使人们想要"逆天改命"。就像明知生老病死的规律,却希望自己能够幸免。于是,许多人经历着类似的循环:从最初的怀疑到小额尝试后的兴奋,再到大规模入场,最后往往以失望告终。然而,当下一个类似的机会出现时,这个循环又会重新开始。
我们所能看到的风口,很可能只是"造梦者"希望我们看到的幻象,而财富效应则是诱惑我们继续追逐的关键。在这个反复的循环中,我们似乎总是难以跳出这个既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