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項目出海並非零風險 合規需警惕穿透式執法

robot
摘要生成中

Web3創業合規誤區:項目出海不等於零風險

近年來,隨着國內對Web3項目監管趨嚴,許多團隊選擇將項目"出海"以規避風險。然而,這種做法是否真能確保合規?本文將爲Web3創業者和技術決策者解析這一關鍵問題。

自2021年多部委發布重要監管文件以來,衆多Web3項目紛紛表態停止面向中國大陸用戶提供服務,並將主體遷往海外。與此同時,不少Web2開發者正考慮轉型Web3,他們尤其關注項目合法性問題。

無論是已進入Web3領域的從業者,還是準備從Web2轉型的技術人員,在項目初創階段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項目應該設在哪裏?

考慮到國內對Web3特別是金融創新類項目的高壓監管,許多團隊傾向於選擇"項目出海"——在海外註冊,技術團隊分布於香港、新加坡、東南亞等地。

在技術創始人或負責人看來,這種"境外註冊+遠程部署"模式似乎天然具備"合規"優勢。然而現實情況要復雜得多。根據法律專家的經驗,即使項目架構在海外,只要觸及中國法律底線,仍存在被追責的高風險。

那麼,爲什麼"項目在境外"也可能觸發中國法律風險?這是Web3創業團隊中技術決策者必須理解的核心問題。

web3創業者、從業者最容易忽視的合規誤區:只要項目出海就等於合規

監管背景下的生存邏輯

對多數創業者而言,初期最關鍵的是"生存"。合規雖然重要,但在資源有限、節奏緊迫的早期往往被排在後面。然而,有遠見的創業者會更早關注政策,了解法律邊界,判斷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從而決定項目如何搭建和落地。

從刑事風險防控角度,技術負責人需重點把握兩個關鍵監管文件:

  1. 2017年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2. 2021年的《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

這兩份文件的核心精神是:禁止ICO,並將虛擬貨幣相關業務認定爲非法金融活動。特別是2021年的通知,明確提出境外交易平台不得向中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

正因如此,許多Web3項目選擇"出海"規避風險。但問題是:項目真的出海了,就一定安全嗎?

常見誤區解析

許多項目方在起步階段就諮詢律師:公司該註冊在哪個國家?是選開曼、BVI還是新加坡?應該搭建基金會還是母子公司架構?這些問題背後往往隱含一個假設——認爲"註冊在海外就能規避中國法律"。

然而,根據多起案例經驗,必須明確:離岸架構雖然在商業風險隔離、稅務優化、資本運作上有作用,但在刑事責任層面,無法構成對中國法律的豁免盾牌。

離岸結構的主要功能是"商業隔離",而非"刑事保護"。它的主要效用包括:

  • 避免美國等地監管機關的證券法約束
  • 避免雙重徵稅,優化全球稅收安排
  • 實現期權激勵、融資結構設計等資本層面的便利
  • 與中國境內實體進行帳務與責任切割

但如果項目涉及中國法律明令禁止的行爲,如非法經營、開設賭場、洗錢、傳銷等,即使公司主體在境外,根據我國刑法的"屬地管轄"或"屬人管轄"原則,中國司法機關依然有權追責。

因此,在爲項目做結構設計諮詢時,應先回到項目本身,詳細了解其商業模式、資金路徑、用戶對象,而不是一開始就討論註冊地和架構。只有理解項目本質,才能判斷其是否具備合規基礎,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穿透式執法"的關鍵維度

在實際工作中,常見以下類型的提問:

  • 項目設在開曼、新加坡是否就沒問題?
  • 服務器在國外且不向中國用戶開放是否就安全?
  • 作爲技術顧問/外包開發,不參與運營和資金,是否還有風險?
  • 找外國籍人士做名義上的創始人,自己只做幕後,是否更安全?
  • 在白皮書中聲明"不向中國用戶提供服務",是否就免責了?

這些問題反映出對"穿透式執法"模式缺乏認識。"穿透式執法"可從屬地原則和屬人原則兩方面理解:

屬地原則:即使項目註冊在海外,但如存在以下情況,也可能被視爲"行爲發生在境內",觸發中國法律:

  • 用戶主要來自中國
  • 核心成員或技術團隊位於中國境內
  • 存在境內推廣、商務合作、結算等活動

屬人原則:根據刑法規定,中國公民在境外實施"應負刑責"的行爲,同樣可被追責。

"穿透式執法"在Web3領域的常見表現包括:

  • 穿透註冊地:即使公司在海外,若用戶與運營在中國,仍可能被認定爲"境內實施犯罪"
  • 穿透技術身分:技術負責人即使對外僅爲顧問或開發者,只要存在代碼提交、合約權限管理、項目利潤分成、私鑰掌控等行爲,依舊可能被認定爲"實際控制人"
  • 穿透鏈上數據:監管可通過鏈上溯源、審計、用戶畫像等方式確認項目是否"服務中國用戶"或涉及違法風險

對技術負責人而言,理解"穿透式執法"的基本邏輯,是做好項目風控的第一步。

web3創業者、從業者最容易忽視的合規誤區:只要項目出海就等於合規

結語

許多人誤以爲將項目"出海"就能擺脫中國法律監管。但事實是,如果項目從未進行過法律風險評估,即便設在海外,也難言安全。

Web3創業者和技術負責人應當認識到:項目是否具備合規基礎,關鍵不在於註冊地,而在於項目本身是否觸及法律紅線。只有在早期就將風險識別作爲底層思維,才能讓項目走得更遠、活得更長。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BoredStakervip
· 5小時前
慌着润有什么用
回復0
空投猎手007vip
· 23小時前
不就是换个壳割韭菜
回復0
梭哈爸爸vip
· 23小時前
该办的还得办 一逃了之 早晚露馅
回復0
调仓异常小助手vip
· 23小時前
出海也躲不掉 逃不掉的
回復0
RektButSmilingvip
· 23小時前
出海确实不等于安全
回復0
鸭鸭毛毛vip
· 23小時前
跑还是留还不都一样!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