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以太坊的定位和发展路线图:所有权、安全性和 rollups 的未来

中級9/18/2024, 6:29:31 PM
本文探討了以太坊的定位和路線圖,分析了去中心化、所有權效用和Rollups的未來發展。在圍繞以太坊持續進行的爭論中,本文或許能幫助市場更深入地了解以太坊的運營策略和發展軌跡。

1. 以太坊的本質:擁有權

以太坊基本上是一個關於所有權的協議。以太坊協議創造了一種數字形式的自我保管、無需許可的資產,其價值可以在全球傳輸,並且無法被沒收或審查。以太坊堅定不移地追求去中心化,旨在實現這一目標;任何對去中心化的妥協都可能成為沒收或審查的機會,從根本上限制了這種所有權系統的效力。

這個論點的三大支柱是:

  • 區塊鏈與傳統金融的最大區別在於擁有權,這意味著使用者對價值的存儲和傳輸擁有不可剝奪的權利。
  • 在集中式區塊鏈上,某些強大的實體可以影響鏈的結果。
  • 存儲在所有權系統中的價值直接關係到系統所有權的可信度。

總的來說,一個容易受到威權實體脅迫的中央化系統無法提供與去中心化系統相同的所有權效應水平,因此其價值較低。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即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僅在“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後美元時代”等情況下才具有價值,但這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去中心化現在就非常重要。

區塊鏈的攻擊模型不僅要考慮那些希望逆轉交易最終性的人,還要考慮那些試圖在不完全破壞系統的情況下控制經濟結果的更微妙的參與者。這種攻擊行為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包括強制驗證節點(參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最新員工報告)和在鏈上實施嚴格的KYC/AML要求(參見貝萊德的BUIDL基金詳情)。

Solana聲稱的目標是創建“最好的、最無權限的、最便利的金融市場”和一個“可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訪問的全球共享狀態”。然而,如果沒有明確的策略來維持其區塊生產中的信任中立性,這一目標是無法實現的。如果無法實現這一目標,該鏈最終可能只成為一個受規管但透明的金融傳輸層,有可能受到政府審查。相比於以“反審查”和“自我保管”為核心的財產系統,這種前景似乎遠不如它有吸引力、有影響力和有價值。

在驗證器集之外,以太坊已經有效地將生態系統的其他部分分散化,包括(i)通過眾籌和PoW挖礦進行的ETH的早期分配;(ii)分散化的權益份額配置;(iii)L2上的實質活動和交易量;(iv)不斷改進的用戶端多樣性... 以太坊在“人”的層面上的分散化努力也令人印象深刻 - 網絡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和團隊公開建立的,讓許多人能夠為協議的未來做出貢獻和投資。這種價值、權力和智慧的真正分散化很難複製。此外,由於大部分技術是在開放源碼和公共域環境中進行研究和開發的,以太坊還從專注於執行擴展的生態系統的一些優勢中受益。技術可以成為商品化,但以太坊的分散化不能。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市場動態而不是價值決定了這些生態系統的結果。如果在L1執行、用戶體驗和價值累積方面,去中心化的邊際成本過高,那麼最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價值也可能下降。Solana、Monad、BSC和Tron的看漲邏輯是這些區塊鏈可以以較低程度的去中心化為大多數用戶和應用提供相對充足的所有權效用。

我倾向于相信,在中期内,像以太坊、rollups和Gate这样的问题,審查制度、資產扣押、KYC/AML 和節點脅迫將導致人們質疑中心化系統的穩健性,這可能會將此類系統的市場限制在單個司法管轄區。在一個多極世界中,各國缺乏信任,並試圖通過資本管制和金融監督來監管和監控其公民,全球經濟活動不太可能自然地通過單一系統流動。乙太坊對可信中立性的獨特主張意味著ETH是一種從這種可信中立性中獲得價值的資產,也是該系統中真正無需許可的價值存儲的首選。

相反,由中央機構發行的美元穩定幣並不向持有人提供任何所有權保證。正如Eigenlayer創始人Sreeram所說,任何持有者USDxxx可能面臨任意的"收割由於Circle或Tether,您在存在交易對手風險的情況下無法真正擁有可編程貨幣。我希望以太坊和以太幣抵押的穩定幣和衍生品將成為保護數字財產主權的默認選項。

2. 以太坊和Rollups

以太坊的中立性和反審查功能使其成為結算、存儲和價值表達的理想平台。然而,僅依賴L1結算並不能完全描述以太坊以Rollups為中心的路線圖。以太坊還作為Rollups的結算和數據可用性層。

我认为Rollups(以及它们对应的Rollup平台,如Optimism Superchain和Arbitrum Orbit)是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竞相为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快速交易,低费用,简单的链上过程等,但这是以一定的去中心化成本为代价的。

我之所以称之为领域,是因为目前,负责创建和扩展生态系统的Rollup团队在各自的领域内仍然拥有重要影响力,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Rollups的目的是进行以太坊L1不愿意进行的权衡。如果Rollups需要像以太坊一样分散化,为什么要首先建立这种共生关系呢?Rollups依赖于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分散化,而以太坊则依赖于Rollups在生态系统内扩展经济活动。

這裡的一個關鍵前提是Rollups必須達到第2階段,這意味著升級橋接合約的規則必須健全並為橋接資產提供明確的退出途徑。然而,應留意的是,第2階段並不強調(i)Rollup序列器的去中心化程度;(ii)Rollups產生的費用和MEV(礦工可提取價值)的分配;(iii)Rollup生態系統之間的互通性。

第二阶段为Rollups如何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设置了标准,但它并没有对Rollup设计的其他方面施加太多的要求。我不会参与关于Rollups何时或如何实现序列去中心化的辩论(尽管我通常赞同)。Max’s view—I don’t see their motivation for doing so). Nevertheless, I concur with Vitalik我認為這不應該是首要任務。我相信Rollups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i)通過實現第2階段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ii)通過具有透明且高效的強制包含機制(不像目前的時間延遲)繼承以太坊的反審查功能。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關鍵因素,所有這些因素都歸結為以太坊為L1和L2資產提供最強大的所有權系統的主題。

(2.1) 以太坊的數據可用性(DA)

Rollup 設計的一個關鍵要素是交易數據的發布位置(即使用哪個 DA 服務)。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項目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替代的數據可用性層(alt-DA)。

我不支援一些社區成員試圖使用社會壓力或強制措施來強迫專案使用乙太坊的數據可用性層(DA)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是不可持續的。相反,我們應該檢查乙太坊的DA服務可以提供的獨特優勢,並考慮潛在的網路效應。使用乙太坊DA的主要優點是能夠繼承乙太坊的擁有權實用程式和反審查屬性(我聽起來像一個破紀錄......?我喜歡將此功能描述為啟用匯總資產的“自由流動”。作為鏈上使用者,如果我知道我的資產不會被扣押,並且我可以享受相同級別的自我託管保護,我很樂意在匯總上進行我的大部分日常金融活動,其去中心化程度略低於乙太坊。基於此,讓我們考慮以下場景:

  • 場景設計:對於通過標準智能合約橋接將ETH橋接到L2的用戶,他們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將資金提取回L1上的不同地址?

L2 的逃逸能力取決於 L2 發布數據的位置。

  • 如果 L2 是依賴以太坊 DA 的 Rollup,並將交易數據發布到以太坊的 blobs,用戶可以無條件使用“逃脫”機制。這是因為橋接合約上的每個狀態更新都有在以太坊的 blobs 提交的數據作為支持,確保 Rollup 用戶可以證明提款的有效性並利用 L1 進行交易捆綁(他們始終保持對 L2 資產的主權)。
  • 但是,如果 L2 選擇將事務數據發佈到其他 DA 解決方案,則“轉義”機制僅在匯總處於活動狀態時可用。通過在不同的鏈上發佈L2的交易數據,乙太坊上橋接合約的狀態更新必須與alt-DA鏈上交易數據的可用性相關聯。換句話說,如果有人在沒有將交易數據發佈到 alt-DA 鏈的情況下將無效的狀態根發佈到橋接合約(這種情況通常稱為“數據扣留攻擊”),L2 使用者將無法證明其提款的有效性,因此無法將 ETH 提取到 L1(他們將失去對其 L2 資產的主權)。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個結果將需要L2永久停止區塊生產,將所有資產鎖定在標準橋接合約上,這是一種相當極端的干預形式。基於上述情景,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只有達到第2階段並將交易數據發布到以太坊塊中的以太坊Rollups才能為鏈接到L2的資產提供相同水平的所有權保護。

這種情境凸顯了Ethereum的DA服務的第一個網絡效應(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效應):發佈數據到Ethereum DA的Rollup可以從其他做同樣事情的Rollup中受益,因為所有鏈上的資產將共享相同的信任假設。Sreeram將這稱為“無需信任的合成網絡效應“——一個我喜歡的術語,儘管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價值尚不清楚。我們仍處於L2採用的非常早期階段,對此點的過度推測可能是不必要的。目前更重要的是確保Rollups沒有立即使用外部DA服務的激勵措施。通過PeerDAS和Danksharding擴展以太坊DA性能的目標與提供Rollups充足的blob的願景密切相符,這使得這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在未來,我們可以想像以太坊DA將產生其他網絡效應。例如,在需要即時交易有效性證明和預共識的情況下,使用以太坊DA的Rollups可能會提供更好的跨鏈用戶體驗,更大的流動性和更多用戶。這些觀點對許多人來說可能顯得太過未來主義而無法完全相信。

當我們真正將DA費用視為ETH資產價值的核心組成部分時,DA的網絡效應才會變得至關重要。讓我們更深入地探究這個問題。

(2.2) 以太坊的價值捕獲

迄今為止,我們尚未深入探討費用及其對以太坊(ETH)價值的貢獻,盡管這在最近幾周一直是一個重要話題。在本文的架構中,我認為這一點不如(1)以太坊的所有權效用和抗審查性作為結算層,以及(2)以太坊作為一個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擴展到Rollups的DA層的角色重要。然而,有必要考慮ETH更“直接”的價值增值形式。

就個人而言,我認同Dankrad Feist在最近的AMA中表達的觀點,他在其中表示:

“我不認為來自blob的費用將是以太坊的最佳價值捕獲機制。數據可用性市場太不穩定了——雖然乙太坊提供了最好的安全性,但實現“足夠接近”的東西太容易了,而且它永遠不會是提取價值的好方法。

從根本上說,我認為以太坊DA不會有強烈的用戶黏性。所提到的網絡效應不足以持續要求L2支付高昂的blob費用,但我不認為這是個問題。通過為Rollups提供廉價的DA服務,以太坊鼓勵它們在以太坊生態系統內建立和擴展經濟活動。因此,提出通過提高blob定價來推動短期燒毀率的建議似乎是錯誤的(在這一點上我同意Dankrad的觀點)。另一位以太坊基金會研究員Francesco也在最近的AMA中對所提出的DA擴展下的L2交易數量發表了出色的評論。

ETH的另一個價值積累來源是在L1層摧毀執行費用。 Ethereum基金會的Max Resnick和他的同事們發起了一項運動,將所有DeFi執行帶回L1;與此同時,Justin Drake認為L1執行“沒有未來”。我的觀點介於兩者之間。再一次,我想引用Dankrad的語句:

“以太坊L1將成為所有這些子域的交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活動將繼續在其上進行,產生有價值的費用。(為了實現這一點,將需要一定程度的L1擴展。)”

看來有價值的活動總是會在以太坊上發生,建立一個促進重要的L2經濟活動的平台也會推動基礎鏈的使用。因此,擴展L1執行層以支持這種增長是必要的,但我認為這不如“維護和增強以太坊作為結算層和DA層的屬性”緊迫。這再次強調了我的核心觀點:以太坊應該在其平台內(包括Rollups)最大化經濟活動,ETH應該被定位為真正的無許可價值存儲,而不僅僅是一個收入生成資產。

專注於ETH的價值儲存屬性自然會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不選擇BTC呢?”

我将用一个简短的回答来总结这个问题。

3. 關於比特幣

比特幣(BTC)有許多值得討論的方面,特別是現在它已經在像序數、符文、Rollups和BitVM這樣的領域重新啟動了研究和開發生態系統。然而,本文並不旨在深入探討這些細節,我也不是討論它們的合適人選。不過,我將強調一些與以太坊願景密切相關的關鍵要點。

首先是比特幣的固定供應上限21萬枚的問題。故意創造數字稀缺性的這一革命性想法極為強大,使比特幣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截至2024年9月,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排名第十)。然而,我認為21萬上限的承諾是比特幣系統的致命缺陷,因為我認為比特幣中的叉子選擇規則在區塊獎勵減少時變得基本上“不穩定”。對這一觀點的普遍市場反應是,交易費用收入將變得足夠高,以激勵誠實的挖礦行為,但我不同意這種觀點。

下面的圖表顯示了過去六年比特幣網絡費用的波動性。我不相信挖礦實體可以在這種不穩定的收入流下保持盈利。例如,從2021年中期到2023年中期,比特幣網絡費用一直保持在每個區塊不到1 BTC。更樂觀的情況是,大部分比特幣將由ETF發行者持有,他們可能選擇補貼挖礦並通過資產管理業務模式繼續賺取費用,但這顯然不符合密碼幣主義的預期結果。此外,認為費用收入將激勵挖礦似乎與主流的“買入持有”觀念相矛盾。如果每個人只是持有,那麼費用從哪裡來?

其次,还有比特幣可能作為結算層和數據可用性(DA)層自我擾亂的問題。我聽到的解決比特幣收費來源問題的最可行解決方案是,比特幣可以作為L2(支付方)的結算層和數據可用性層。從理論上講,這是可行的,類似於以太坊正在走的道路,但有兩個顯著的區別。

  • 以太坊網絡的核心安全模型不依賴於定居和DA產生的費用,這要感謝以太坊的發行機制。我之前甚至提到,我不認為DA費用是ETH價值的關鍵組成部分。然而,對於比特幣而言,持續產生費用將是生存的必要條件,這似乎創造了一個奇特的循環:“L1的安全依賴於L2支付的費用,而L2依賴於L1的安全。”
  • 比特幣缺乏擴展路線圖和網絡升級的標準做法。這既是優勢也是劣勢。雖然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是比特幣系統的核心特性,但也可能阻礙比特幣轉變為結算和DA層的能力。這似乎是一個典型的創新者困境,系統可能太大和太成功,無法進行重大改進,例如添加OP_CAT和增加區塊大小,這是實現L2的有意義擴展所必需的資源。

對於這些觀點,我非常樂意被證明錯誤,因為我對比特幣生態系統的了解相對有限,上述觀點是基於我的現有理解。

比特幣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但我就說到這裡。BTC 有充分的理由被視為數字黃金——一種價值高但相對靜態的資產。相反,我認為 ETH 將會有一個更具動態的未來。它將作為一個抗審查的、可編程的價值存儲,通過提供無需許可的結算、DA 和執行,來支持更大的數字經濟。

結論

以太坊堅定地致力於去中心化,旨在為鏈上經濟創建最安全且無法審查的基礎平台。以 Rollups 為中心的開發藍圖旨在擴大平台的經濟活動,同時不損失結算層的關鍵功能。作為 DA 層,以太坊為 Rollups 提供了一個具有成本效益且高度可信的解決方案,使它們能夠通過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去中心化而保留用戶資產主權來吸引更多用戶。

我同意Myles O'Neil的觀點,無論價值捕獲機制如何演變,ETH的價值將隨著生態系統內的經濟活動增長而增加,因此,在這個階段專注於優化價值捕獲是不合時宜的。最後,雖然我認為保持結算屬性和擴大數據可用性是路線圖中最重要的方面,但我也同意,根據該領域的進展和創新,應該同時進行L1執行層的擴展。

從根本上說,我認為ETH的價值主要源於它作為一個全球的、無權限的價值存儲的角色。盡管我們討論的價值累積敘事與生態系擴展密切相關,但長期來看,用戶和開發者的增長應該優於對代幣機制的短期關注。以Rollups為中心的發展藍圖非常合理:從結算開始,然後是DA,最後是L1執行——按照這個順序前進。

聲明:

  1. 這篇文章是從[Odaily],版權屬於原作者[Mike Neuder], 如果您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系Gate 學習團隊會根據相關程序盡快處理。

  2. 免責聲明: 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的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並未提及Gate.io翻譯後的文章不得被複製、分發或抄襲。

Пригласить больше голосов

Содержание

重温以太坊的定位和发展路线图:所有权、安全性和 rollups 的未来

中級9/18/2024, 6:29:31 PM
本文探討了以太坊的定位和路線圖,分析了去中心化、所有權效用和Rollups的未來發展。在圍繞以太坊持續進行的爭論中,本文或許能幫助市場更深入地了解以太坊的運營策略和發展軌跡。

1. 以太坊的本質:擁有權

以太坊基本上是一個關於所有權的協議。以太坊協議創造了一種數字形式的自我保管、無需許可的資產,其價值可以在全球傳輸,並且無法被沒收或審查。以太坊堅定不移地追求去中心化,旨在實現這一目標;任何對去中心化的妥協都可能成為沒收或審查的機會,從根本上限制了這種所有權系統的效力。

這個論點的三大支柱是:

  • 區塊鏈與傳統金融的最大區別在於擁有權,這意味著使用者對價值的存儲和傳輸擁有不可剝奪的權利。
  • 在集中式區塊鏈上,某些強大的實體可以影響鏈的結果。
  • 存儲在所有權系統中的價值直接關係到系統所有權的可信度。

總的來說,一個容易受到威權實體脅迫的中央化系統無法提供與去中心化系統相同的所有權效應水平,因此其價值較低。有一個普遍的誤解,即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僅在“第三次世界大戰”或“後美元時代”等情況下才具有價值,但這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去中心化現在就非常重要。

區塊鏈的攻擊模型不僅要考慮那些希望逆轉交易最終性的人,還要考慮那些試圖在不完全破壞系統的情況下控制經濟結果的更微妙的參與者。這種攻擊行為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包括強制驗證節點(參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最新員工報告)和在鏈上實施嚴格的KYC/AML要求(參見貝萊德的BUIDL基金詳情)。

Solana聲稱的目標是創建“最好的、最無權限的、最便利的金融市場”和一個“可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訪問的全球共享狀態”。然而,如果沒有明確的策略來維持其區塊生產中的信任中立性,這一目標是無法實現的。如果無法實現這一目標,該鏈最終可能只成為一個受規管但透明的金融傳輸層,有可能受到政府審查。相比於以“反審查”和“自我保管”為核心的財產系統,這種前景似乎遠不如它有吸引力、有影響力和有價值。

在驗證器集之外,以太坊已經有效地將生態系統的其他部分分散化,包括(i)通過眾籌和PoW挖礦進行的ETH的早期分配;(ii)分散化的權益份額配置;(iii)L2上的實質活動和交易量;(iv)不斷改進的用戶端多樣性... 以太坊在“人”的層面上的分散化努力也令人印象深刻 - 網絡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個人和團隊公開建立的,讓許多人能夠為協議的未來做出貢獻和投資。這種價值、權力和智慧的真正分散化很難複製。此外,由於大部分技術是在開放源碼和公共域環境中進行研究和開發的,以太坊還從專注於執行擴展的生態系統的一些優勢中受益。技術可以成為商品化,但以太坊的分散化不能。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市場動態而不是價值決定了這些生態系統的結果。如果在L1執行、用戶體驗和價值累積方面,去中心化的邊際成本過高,那麼最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價值也可能下降。Solana、Monad、BSC和Tron的看漲邏輯是這些區塊鏈可以以較低程度的去中心化為大多數用戶和應用提供相對充足的所有權效用。

我倾向于相信,在中期内,像以太坊、rollups和Gate这样的问题,審查制度、資產扣押、KYC/AML 和節點脅迫將導致人們質疑中心化系統的穩健性,這可能會將此類系統的市場限制在單個司法管轄區。在一個多極世界中,各國缺乏信任,並試圖通過資本管制和金融監督來監管和監控其公民,全球經濟活動不太可能自然地通過單一系統流動。乙太坊對可信中立性的獨特主張意味著ETH是一種從這種可信中立性中獲得價值的資產,也是該系統中真正無需許可的價值存儲的首選。

相反,由中央機構發行的美元穩定幣並不向持有人提供任何所有權保證。正如Eigenlayer創始人Sreeram所說,任何持有者USDxxx可能面臨任意的"收割由於Circle或Tether,您在存在交易對手風險的情況下無法真正擁有可編程貨幣。我希望以太坊和以太幣抵押的穩定幣和衍生品將成為保護數字財產主權的默認選項。

2. 以太坊和Rollups

以太坊的中立性和反審查功能使其成為結算、存儲和價值表達的理想平台。然而,僅依賴L1結算並不能完全描述以太坊以Rollups為中心的路線圖。以太坊還作為Rollups的結算和數據可用性層。

我认为Rollups(以及它们对应的Rollup平台,如Optimism Superchain和Arbitrum Orbit)是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竞相为用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快速交易,低费用,简单的链上过程等,但这是以一定的去中心化成本为代价的。

我之所以称之为领域,是因为目前,负责创建和扩展生态系统的Rollup团队在各自的领域内仍然拥有重要影响力,这似乎是可以接受的。Rollups的目的是进行以太坊L1不愿意进行的权衡。如果Rollups需要像以太坊一样分散化,为什么要首先建立这种共生关系呢?Rollups依赖于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分散化,而以太坊则依赖于Rollups在生态系统内扩展经济活动。

這裡的一個關鍵前提是Rollups必須達到第2階段,這意味著升級橋接合約的規則必須健全並為橋接資產提供明確的退出途徑。然而,應留意的是,第2階段並不強調(i)Rollup序列器的去中心化程度;(ii)Rollups產生的費用和MEV(礦工可提取價值)的分配;(iii)Rollup生態系統之間的互通性。

第二阶段为Rollups如何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设置了标准,但它并没有对Rollup设计的其他方面施加太多的要求。我不会参与关于Rollups何时或如何实现序列去中心化的辩论(尽管我通常赞同)。Max’s view—I don’t see their motivation for doing so). Nevertheless, I concur with Vitalik我認為這不應該是首要任務。我相信Rollups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i)通過實現第2階段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ii)通過具有透明且高效的強制包含機制(不像目前的時間延遲)繼承以太坊的反審查功能。在我看來,這些都是關鍵因素,所有這些因素都歸結為以太坊為L1和L2資產提供最強大的所有權系統的主題。

(2.1) 以太坊的數據可用性(DA)

Rollup 設計的一個關鍵要素是交易數據的發布位置(即使用哪個 DA 服務)。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新項目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替代的數據可用性層(alt-DA)。

我不支援一些社區成員試圖使用社會壓力或強制措施來強迫專案使用乙太坊的數據可用性層(DA)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是不可持續的。相反,我們應該檢查乙太坊的DA服務可以提供的獨特優勢,並考慮潛在的網路效應。使用乙太坊DA的主要優點是能夠繼承乙太坊的擁有權實用程式和反審查屬性(我聽起來像一個破紀錄......?我喜歡將此功能描述為啟用匯總資產的“自由流動”。作為鏈上使用者,如果我知道我的資產不會被扣押,並且我可以享受相同級別的自我託管保護,我很樂意在匯總上進行我的大部分日常金融活動,其去中心化程度略低於乙太坊。基於此,讓我們考慮以下場景:

  • 場景設計:對於通過標準智能合約橋接將ETH橋接到L2的用戶,他們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將資金提取回L1上的不同地址?

L2 的逃逸能力取決於 L2 發布數據的位置。

  • 如果 L2 是依賴以太坊 DA 的 Rollup,並將交易數據發布到以太坊的 blobs,用戶可以無條件使用“逃脫”機制。這是因為橋接合約上的每個狀態更新都有在以太坊的 blobs 提交的數據作為支持,確保 Rollup 用戶可以證明提款的有效性並利用 L1 進行交易捆綁(他們始終保持對 L2 資產的主權)。
  • 但是,如果 L2 選擇將事務數據發佈到其他 DA 解決方案,則“轉義”機制僅在匯總處於活動狀態時可用。通過在不同的鏈上發佈L2的交易數據,乙太坊上橋接合約的狀態更新必須與alt-DA鏈上交易數據的可用性相關聯。換句話說,如果有人在沒有將交易數據發佈到 alt-DA 鏈的情況下將無效的狀態根發佈到橋接合約(這種情況通常稱為“數據扣留攻擊”),L2 使用者將無法證明其提款的有效性,因此無法將 ETH 提取到 L1(他們將失去對其 L2 資產的主權)。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個結果將需要L2永久停止區塊生產,將所有資產鎖定在標準橋接合約上,這是一種相當極端的干預形式。基於上述情景,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只有達到第2階段並將交易數據發布到以太坊塊中的以太坊Rollups才能為鏈接到L2的資產提供相同水平的所有權保護。

這種情境凸顯了Ethereum的DA服務的第一個網絡效應(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效應):發佈數據到Ethereum DA的Rollup可以從其他做同樣事情的Rollup中受益,因為所有鏈上的資產將共享相同的信任假設。Sreeram將這稱為“無需信任的合成網絡效應“——一個我喜歡的術語,儘管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價值尚不清楚。我們仍處於L2採用的非常早期階段,對此點的過度推測可能是不必要的。目前更重要的是確保Rollups沒有立即使用外部DA服務的激勵措施。通過PeerDAS和Danksharding擴展以太坊DA性能的目標與提供Rollups充足的blob的願景密切相符,這使得這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在未來,我們可以想像以太坊DA將產生其他網絡效應。例如,在需要即時交易有效性證明和預共識的情況下,使用以太坊DA的Rollups可能會提供更好的跨鏈用戶體驗,更大的流動性和更多用戶。這些觀點對許多人來說可能顯得太過未來主義而無法完全相信。

當我們真正將DA費用視為ETH資產價值的核心組成部分時,DA的網絡效應才會變得至關重要。讓我們更深入地探究這個問題。

(2.2) 以太坊的價值捕獲

迄今為止,我們尚未深入探討費用及其對以太坊(ETH)價值的貢獻,盡管這在最近幾周一直是一個重要話題。在本文的架構中,我認為這一點不如(1)以太坊的所有權效用和抗審查性作為結算層,以及(2)以太坊作為一個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擴展到Rollups的DA層的角色重要。然而,有必要考慮ETH更“直接”的價值增值形式。

就個人而言,我認同Dankrad Feist在最近的AMA中表達的觀點,他在其中表示:

“我不認為來自blob的費用將是以太坊的最佳價值捕獲機制。數據可用性市場太不穩定了——雖然乙太坊提供了最好的安全性,但實現“足夠接近”的東西太容易了,而且它永遠不會是提取價值的好方法。

從根本上說,我認為以太坊DA不會有強烈的用戶黏性。所提到的網絡效應不足以持續要求L2支付高昂的blob費用,但我不認為這是個問題。通過為Rollups提供廉價的DA服務,以太坊鼓勵它們在以太坊生態系統內建立和擴展經濟活動。因此,提出通過提高blob定價來推動短期燒毀率的建議似乎是錯誤的(在這一點上我同意Dankrad的觀點)。另一位以太坊基金會研究員Francesco也在最近的AMA中對所提出的DA擴展下的L2交易數量發表了出色的評論。

ETH的另一個價值積累來源是在L1層摧毀執行費用。 Ethereum基金會的Max Resnick和他的同事們發起了一項運動,將所有DeFi執行帶回L1;與此同時,Justin Drake認為L1執行“沒有未來”。我的觀點介於兩者之間。再一次,我想引用Dankrad的語句:

“以太坊L1將成為所有這些子域的交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活動將繼續在其上進行,產生有價值的費用。(為了實現這一點,將需要一定程度的L1擴展。)”

看來有價值的活動總是會在以太坊上發生,建立一個促進重要的L2經濟活動的平台也會推動基礎鏈的使用。因此,擴展L1執行層以支持這種增長是必要的,但我認為這不如“維護和增強以太坊作為結算層和DA層的屬性”緊迫。這再次強調了我的核心觀點:以太坊應該在其平台內(包括Rollups)最大化經濟活動,ETH應該被定位為真正的無許可價值存儲,而不僅僅是一個收入生成資產。

專注於ETH的價值儲存屬性自然會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不選擇BTC呢?”

我将用一个简短的回答来总结这个问题。

3. 關於比特幣

比特幣(BTC)有許多值得討論的方面,特別是現在它已經在像序數、符文、Rollups和BitVM這樣的領域重新啟動了研究和開發生態系統。然而,本文並不旨在深入探討這些細節,我也不是討論它們的合適人選。不過,我將強調一些與以太坊願景密切相關的關鍵要點。

首先是比特幣的固定供應上限21萬枚的問題。故意創造數字稀缺性的這一革命性想法極為強大,使比特幣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截至2024年9月,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排名第十)。然而,我認為21萬上限的承諾是比特幣系統的致命缺陷,因為我認為比特幣中的叉子選擇規則在區塊獎勵減少時變得基本上“不穩定”。對這一觀點的普遍市場反應是,交易費用收入將變得足夠高,以激勵誠實的挖礦行為,但我不同意這種觀點。

下面的圖表顯示了過去六年比特幣網絡費用的波動性。我不相信挖礦實體可以在這種不穩定的收入流下保持盈利。例如,從2021年中期到2023年中期,比特幣網絡費用一直保持在每個區塊不到1 BTC。更樂觀的情況是,大部分比特幣將由ETF發行者持有,他們可能選擇補貼挖礦並通過資產管理業務模式繼續賺取費用,但這顯然不符合密碼幣主義的預期結果。此外,認為費用收入將激勵挖礦似乎與主流的“買入持有”觀念相矛盾。如果每個人只是持有,那麼費用從哪裡來?

其次,还有比特幣可能作為結算層和數據可用性(DA)層自我擾亂的問題。我聽到的解決比特幣收費來源問題的最可行解決方案是,比特幣可以作為L2(支付方)的結算層和數據可用性層。從理論上講,這是可行的,類似於以太坊正在走的道路,但有兩個顯著的區別。

  • 以太坊網絡的核心安全模型不依賴於定居和DA產生的費用,這要感謝以太坊的發行機制。我之前甚至提到,我不認為DA費用是ETH價值的關鍵組成部分。然而,對於比特幣而言,持續產生費用將是生存的必要條件,這似乎創造了一個奇特的循環:“L1的安全依賴於L2支付的費用,而L2依賴於L1的安全。”
  • 比特幣缺乏擴展路線圖和網絡升級的標準做法。這既是優勢也是劣勢。雖然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是比特幣系統的核心特性,但也可能阻礙比特幣轉變為結算和DA層的能力。這似乎是一個典型的創新者困境,系統可能太大和太成功,無法進行重大改進,例如添加OP_CAT和增加區塊大小,這是實現L2的有意義擴展所必需的資源。

對於這些觀點,我非常樂意被證明錯誤,因為我對比特幣生態系統的了解相對有限,上述觀點是基於我的現有理解。

比特幣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但我就說到這裡。BTC 有充分的理由被視為數字黃金——一種價值高但相對靜態的資產。相反,我認為 ETH 將會有一個更具動態的未來。它將作為一個抗審查的、可編程的價值存儲,通過提供無需許可的結算、DA 和執行,來支持更大的數字經濟。

結論

以太坊堅定地致力於去中心化,旨在為鏈上經濟創建最安全且無法審查的基礎平台。以 Rollups 為中心的開發藍圖旨在擴大平台的經濟活動,同時不損失結算層的關鍵功能。作為 DA 層,以太坊為 Rollups 提供了一個具有成本效益且高度可信的解決方案,使它們能夠通過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去中心化而保留用戶資產主權來吸引更多用戶。

我同意Myles O'Neil的觀點,無論價值捕獲機制如何演變,ETH的價值將隨著生態系統內的經濟活動增長而增加,因此,在這個階段專注於優化價值捕獲是不合時宜的。最後,雖然我認為保持結算屬性和擴大數據可用性是路線圖中最重要的方面,但我也同意,根據該領域的進展和創新,應該同時進行L1執行層的擴展。

從根本上說,我認為ETH的價值主要源於它作為一個全球的、無權限的價值存儲的角色。盡管我們討論的價值累積敘事與生態系擴展密切相關,但長期來看,用戶和開發者的增長應該優於對代幣機制的短期關注。以Rollups為中心的發展藍圖非常合理:從結算開始,然後是DA,最後是L1執行——按照這個順序前進。

聲明:

  1. 這篇文章是從[Odaily],版權屬於原作者[Mike Neuder], 如果您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系Gate 學習團隊會根據相關程序盡快處理。

  2. 免責聲明: 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的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並未提及Gate.io翻譯後的文章不得被複製、分發或抄襲。

Начните торговать сейчас
Зарегистрируйтесь сейчас и получите ваучер на
$100
!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