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半、週期與輪回:一部比特幣發展史

中級4/23/2024, 7:02:29 AM
探索比特幣的減半歷史與未來影響,深入了解其在區塊鏈技術與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與投資前景。提供獨到見解與分析。

轉發原文標題《減半、週期與輪回:一部比特幣發展史》

前言

幣圈一日,人間一年。比特幣完成歷史進程中的第四次減半,某種意義上一個週期就是一百年。

比特幣以四年爲演化進程,每一階段都在刷新世人的認知。從最初的支付貨幣,到價值存儲和數字黃金,抑或是對主權貨幣、主流金融體系等領域的顛覆和衝擊,其無不在一次次質疑中to the moon,收獲神話般的漲幅。

一如科學降臨中世紀的歐洲,神學籠罩、蒙昧叢生。但終究不能阻擋真理的腳步。Adam Back、Nick Szabo、中本聰、Hal Finney、Vitalik……一批批布道者前赴後繼,先行者受益,信仰者永生。

比特幣是虛擬幣,也是數字貨幣,但未嘗不是金融海嘯襲來時的那艘諾亞方舟。對於這艘巨輪,我們不妨從頭一點一滴看它是如何建起的。

一、什麼是比特幣減半?爲何要減半?

1、減半

比特幣減半,又稱“Halving”,是指比特幣協議中設定的每210,000個區塊會發生一次的預編碼事件(週期大約每四年一次)。區塊減半是指減少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數字貨幣數量的過程,主要通過降低區塊獎勵來實現。

比特幣的供應量限制在 2100 萬個單位,一旦總數到達,新BTC的產生將停止。比特幣減半確保了每個區塊可以開採的比特幣數量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到2140年,比特幣將被全部開採完畢,預計總額度略低於2100萬枚。

該過程旨在控制新比特幣的發行並保持其稀缺性,從而確保比特幣供應量有限。從本質上講,減半是將給予礦工的獎勵減少一半。

4月20日比特幣在區塊高度840,000時發生減半,減半後區塊獎勵將從6.25個比特幣降至3.125個比特幣。

公開資料顯示,當前礦工每天向市場帶來大約 900枚比特幣。減半後,這一數字將下降至 450 BTC 左右。

減半影響面較大,主要爲該事件通常會導致市場波動並增加加密貨幣領域的投機活動;重塑挖礦業態,礦工盈利點位下降;刺激區塊鏈生態系統內的技術創新和社區發展。不過,減半事件也可能對沖通貨膨脹,增強比特幣作爲長期投資資產的吸引力。

2、爲什麼減半?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於2008年10月31日發表比特幣白皮書,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減半是爲了控制流通中的比特幣供應量,通過減少區塊獎勵,新比特幣進入市場的速度會減慢,這有助於防止通貨膨脹並確保比特幣的價值保持穩定。

2024年4月20日的減半,比特幣的通脹率預計將從大約1.75%降低到僅0.85%。

比特幣之所以會誕生,主要是考慮到某些國家會無限制增發貨幣,中本聰希望有一種貨幣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控制,任意兩個節點之間就能完成價值轉移,於是設計出來這種點對點的交易體系。

經濟理論中的市場供求規律表明,如果不限制某樣商品的流通數量,將容易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商品價格也會大大降低。反之,供給減少而需求保持不變或增加時,資產的價值可能會上升。


這種減半機制也爲機構所研究,上圖爲比特幣存量/流量比率模型,這個模型研究每年的挖礦量和庫存總量,試圖預測比特幣的未來價值。回溯測試證明,它可以非常精準地模擬出過往的價格曲線。

根據模型得出的結論,比特幣的稀缺性正是價格的主要驅動力。理清價格與稀缺性的潛在關係後,持有者會意識到比特幣作爲價值儲蓄工具的價值。

從出塊時間上看,比特幣挖礦算法被編程爲每十分鍾尋找一次新區塊。隨着更多礦工加入網路並增加更多哈希算力,尋找區塊所需的時間將會減少。爲了恢復 10 分鍾的目標,挖礦難度每兩周左右重算一次。隨着比特幣網路在過去十年中急劇增長,定位區塊的平均時間一直保持在 10 分鍾左右(大約 9.5 分鍾)。

比特幣網路中約10分鍾就產出一個區塊,一定數量的比特幣將被源源不斷地持續挖出。而設定比特幣獎勵每210,000個區塊減半一次,可以有效逐步降低比特幣的通脹率,從而防止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

中本聰在2009年曾寫道:“從這個角度理解,比特幣更像是貴金屬,並非通過調整供應量維持價值不變,而是預先設定供應量上限,讓價值隨之而改變。隨着用戶數量增長,每枚代幣的價值也會增加。由此可以形成正向的反饋循環;隨着用戶數增加,價值會逐步上升,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從幣價上行趨勢中獲利。”

二、比特幣減半與牛市輪回

市場參與者經常將比特幣減半視爲牛市的前兆,這是由於BTC價格在此前三次減半後無一例外地隨之創下新高,許多投資者對2024年4月20日的這次減半也抱有同樣的期待。

基本上,每次礦工向BTC區塊鏈添加總共21萬個區塊時,BTC就會減半。而過去每次BTC減半後,BTC價格都會出現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大幅漲。

減半時間表:

第一次減半(2012年): 第一次比特幣減半發生在2012年11月28日,挖礦獎勵從每個區塊50比特幣減少到25比特幣。

第二次減半(2016年): 在2016年7月9日進行的第二次減半將區塊獎勵進一步減少到12.5比特幣。

第三次減半(2020年): 在2020年5月11日進行的第三次減半中,獎勵減少到每個區塊6.25比特幣。

第四次減半(2024年):在2024年4月20日進行的第四次減半中,獎勵減少到每個區塊3.125比特幣。未來的減半還將繼續進行,直到達到2100萬比特幣的最大供應量,預計在2140年左右實現。

截止今天,比特幣已進行了四次減半,行業內稱之爲減半週期。過去,幾乎每次BTC減半前後,BT價格就會急劇漲。

從上圖可以看到,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其循環週期一直非常穩定。

第一個減半週期:2012.11.28-2016.07.10。該減半週期使得2013年4月和11月分別產生了兩波牛市,第一波牛市比特幣價格從12美元漲到288美元,價格漲幅爲2300%;第二波牛市比特幣價格從66美元漲到1242美元,價格漲幅爲1782%。

第二個減半週期:2016.07.10-2020.05.12。該減半週期使得2017年12月產生了一個牛市,2017年的牛市比特幣價格從648美元漲到19800美元,價格漲幅爲4158%。

第三個減半週期:2020.05.11-2024.04.20。該減半週期使得2021年4月和11月分別產生兩波牛市,第一波牛市比特幣價格從8572美元漲到69000美元,價格漲幅爲741%。第二波牛市比特幣價格從15476美元漲到737770美元,價格漲幅爲376%。鑑於當前比特幣價格,加密市場依然處於牛市行情中。

從歷史上看,比特幣的價格在減半事件前後常常會出現顯著波動。在減半前的幾個月裏,市場對未來供應減少可能帶來的價格漲的預期和猜測往往會推動價格上升。減半事件之後,比特幣通常會經歷顯著的牛市。

從上圖可以看出,每次BTC減半前,市場都會有一個大約1.3年的熊市低谷期。此後,市場又用大約1.3年的時間才會達到峯值。鑑於此,市場整個起伏過程大約需2.6年。此外,根據過去已發生的BTC減半事件,BTC價格在BTC發生減半前約有477天的觸底。另外,從減半之日到下一個牛市週期的頂峯,平均需480天。

例如,在2012年減半後,BTC價格在150天內從12.25美元漲到127美元。同樣,2016年減半後,BTC價格在150天內從650.63美元漲到758.81美元。最後,2020年減半後,BTC價格在150天內從8821.42美元大幅漲到10,943.00美元。

同時,回顧之前的減半事件,比特幣還會遇到回撤期。2016 年,市場在減半前後經歷了從 760 美元左右跌至 540 美元的急劇拋售,回調幅度約爲 30%。而 2019 年的事件則出現了約 38% 的更大回撤。

今年依然不例外,截止撰稿,比特幣價格已經回撤約14%。

不過,根據上文中的比特幣庫存流量比率模型來看,在2024年BTC減半之後,BTC價格可能會上升到10萬美元以上。加密研究機構PlanB和Glassnode皆預測,BTC價格將在2024年漲並超過10萬美元。Pantera Capital則更具體地預測到,在整個牛市週期結束後,BTC價格將在2025年約達14.9萬美元。

從歷史上看,比特幣週期通常在上一次牛市峯值後 12 至 18 個月開始,新的歷史高點在減半後幾個月出現。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減半事件伴隨着美國比特幣現貨ETF的發生發展,所以本輪週期減半的影響可能會減弱。

投資者還需注意到的是,減半後比特幣價格漲也與重大的宏觀經濟事件有關聯。如在 2012 年,歐洲債務危機突顯了比特幣在經濟動蕩中作爲替代價值存儲的潛力,導致其價格從 12 美元漲到 2013 年 11 月的 1100 美元。

在 2016 年的首次代幣發行熱潮中,有超過 56 億美元注入到山寨幣中,這間接地使比特幣受益,將其價格從 650 美元漲到 2017 年 12 月的 20,000 美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0 年的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大規模的刺激措施加劇了通貨膨脹擔憂,可能會將投資者推向比特幣作爲避險工具,導致其價格從 8600 美元漲到 2021 年 11 月的 69000 美元。

以上信息表明,盡管減半有助於強化比特幣的稀缺性敘事,但宏觀經濟因素也會對比特幣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加密市場風險本就偏高,投資者更應謹慎對待。

三、BTC史詩

爲了更完整地把握每輪比特幣減半引發的加密週期,有必要回顧一下比特幣的發展史詩。

正如無數偉大的事物一樣,比特幣也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其既需要技術儲備,又需要思想儲備。

比特幣誕生前的技術儲備

比特幣的誕生,需要在密碼學和數字貨幣上首先取得技術突破。

1976 年非對稱加密誕生:1976年11月1日密碼學家Whitfeld Diffie 和 Martin E. Hellman 發布論文“密碼學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這一突破性論文將密碼學從對稱加密(用於加密和解密的密鑰相同)進入非對稱加密。這項創新爲安全的數字籤名鋪平了道路,在加密交易中實現公鑰和私鑰對,成爲比特幣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77年RSA算法: 最早可行的公鑰密碼系統之一,RSA 來自 Ron Rivest、Adi Shamir 和 Leonard Adleman三位創始人首字母。

1989 DigiCash:David Chaum 創立了DigiCash,是旨在完全匿名、安全的數字支付系統的首批嘗試之一。 DigiCash 基於盲籤名技術,建立在公鑰和私鑰對技術基礎上。 盡管採用了創新的方法,卻因採用中心化的模式卻導致了它的失敗。 但DigiCash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發展的重要先驅。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1990年代末至20世紀初迎來數字貨幣創新熱期。

1996年e-gold(數字貨幣) : e-gold 是由Douglas Jackson和Barry Downey創建的平台,允許用戶以電子方式轉讓黃金所有權。其中心化結構成爲法律挑戰的焦點,特別是在洗錢方面。這與安全問題相結合,導致其最終解散。

1997年Hashcash(工作量證明機制):Adam Back 在1997年發明HashCash,提出工作量證明系統。Hashcash是一種用於防止垃圾電子郵件和拒絕服務攻擊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工作量證明原則後來被中本聰引入比特幣共識機制。

1998年B-money(分布式帳本): 美籍華裔科學家Dai Wei提出B-Money電子貨幣協議,B-Money被設想爲一個去中心化、匿名的電子現金系統,方法之一是所有參與者都保存所有交易的副本,從而確保集體和透明的驗證。此協議是分布式帳本的雛形,中本聰在創建比特幣的時候引用了B-money。

1998年Bit Gold:Nick Szabo發明 Bit Gold,受到現實世界黃金開採過程靈感激發,引入工作量證明機制。Bit Gold要求參與者展示工作證明,以創建一種新的稱爲“比特”的貨幣單位。一旦這項工作得到驗證,新的“比特”將被添加到一個鏈條中,將其與之前的比特連結起來,形成一個公共的、防篡改的記錄。並提出拜佔庭算法防止雙花。這套系統是第一個接近比特幣架構的雛形。盡管Nick Szabo詳細闡述了Bit Gold的原則,但從未完全開發或推出一個全面可運作的模型。

2004年RPOW(可重復使用的工作量證明):由 Hal Finney 受Hashcash 啓發開發,Hal Finney 認爲,RPOW可以作爲某種支付系統的基礎,RPOW將通過允許代幣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和交換,促進 POW 代幣作爲P2P電子現金形式的使用。這也是爲什麼當中本聰在密碼朋克郵件列表中分享比特幣白皮書時,Hal Finney 從一開始就對比特幣感興趣。Hal Finney 是第一個運行比特幣節點的人,第一個礦工,也是第一筆比特幣交易的接收者。

中本聰的思想儲備和比特幣肇啓

貨幣問題一向引人深思。如果說貨幣是社會科學的皇冠,那麼商業週期就是社會科學皇冠上的寶石。

古典時期,無數社會學家如坎梯隆、約翰·勞、休謨等都曾思考過通貨膨脹的起源,以及對堅實貨幣(sound money)的追求。

進入近代後,在追求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商業週期的解釋過程中,誕生了一派經濟學家即奧地利學派。奧地利學派認爲,通貨膨脹主要是貨幣現象,是信用貨幣的增發導致的通貨膨脹,進而扭曲市場價格信號,讓市場中的企業普遍作出錯誤決策,直至發生市場清算即經濟危機。

進入20世紀後,隨着信用時代尤其是央行的一步步坐大,法幣引發的通貨膨脹終歸如猛虎歸山。人類見證了無數的惡性通脹,如德國馬克、國民黨金圓券。

在美國也發生過大臭名昭著的案例,起於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因爲央行的法幣害怕堅實貨幣(sound money)的競爭。在大蕭條期間的1933年4月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布6102號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民擁有黃金。直到1975年6102行政令被廢除。

中本聰想必對美國這段黑歷史相當熟悉。或許這正是中本聰在註冊P2P 基金會化名時輸入1975年4月5日作爲出生日期的原因。

1974年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哈耶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家,1976年哈耶克出版“貨幣的非國家化”。再加上,20世紀80-90年代美國貨幣學派弗裏德曼對通脹的批判,以及自由意志主義者以及美國自由黨推動的奧地利學派在美國的復興。

回過頭來看,如果中本聰成長於80-90年代,他必然深受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影響,並接受其貨幣主張“政幣分離——the seperation of money and state”。

在經過上一小節Adam Back、Dai Wei、Nick Szabo、Hal Finney 等人的試驗之後,中本聰開始着手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綜合各家所長,作出獨創貢獻了。

2007年初,中本聰開始爲比特幣編寫代碼。中本聰於 2008 年 11 月 17 日在密碼學郵件列表中的一篇文章寫道:“我相信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裏,我在編寫代碼時已經解決了所有這些小細節。”

接着來到2008年,2008年發生了震驚世界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讓全世界的人們再次思考商業週期和通貨膨脹問題。

而在這一次危機中,中本聰和人類都準備好了。

比特幣發展大事記

2008年8月18日,註冊Bitcoin.org域名:域名“ bitcoin.org ”是由一個身分不明的人使用隱私保護服務來隱藏其身分註冊的。該人的身分仍然未知,但許多人認爲他是比特幣的化名創造者中本聰。該網站是有關比特幣信息的中心樞紐,包括初學者指南、技術文檔以及有關比特幣生態系統的新聞和更新。該域名目前由開源社區維護。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聰在密碼學郵件列表發布比特幣白皮書“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比特幣白皮書最重要的貢獻是通過去中心化機制所謂區塊鏈解決了雙花問題。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公共帳本,以安全和透明的方式記錄所有交易。比特幣網路將依賴PoW網路來驗證交易並維護區塊鏈的完整性。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赫爾辛基的一臺服務器上開採出比特幣創世區塊:創世區塊在 coinbase 參數中包含一條消息,內容如下:“《泰晤士報》2009 年 1 月 3 日財政大臣即將對銀行進行第二次救助。”這是當天《泰晤士報》的頭條新聞,報道了英國政府救助破產銀行的計劃。

2009年1月12日,第一筆BTC轉帳:在比特幣網路推出9天後, 中本聰向 Hal Finney 的比特幣地址發送了 10 個比特幣。

2009年2月,第一個比特幣錢包Bitcoin-Qt:其用戶友好的界面允許早期比特幣採用者創建和管理數字錢包以發送和接收比特幣。從 0.9.0 版本開始,Bitcoin-Qt 後來被稱爲 Bitcoin Core 錢包。

2010年3月17日,有史以來首次記錄的比特幣價格:比特幣在現已解散的 bitcoinmarket.com上首次錄得0.003美元的價格。

2020年5月2日,第一筆比特幣交易誕生:Laszlo Hanyecz 用 10,000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塊棒約翰披薩,這1萬個比特幣的價值僅爲幾美元。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聰最後一篇文章:中本聰在bitcointalk.org上發表最後一篇文章,他添加了一些DoS限制並刪除了之前引入的警報系統安全模式。

2010年7月18日,程序員 Jed McCaleb 創立Mt.Gox :Mt. Gox最初是由程序員Jed McCaleb發起的一個項目,他於2007年購買mtgox.com域名,旨在創建一個用於遊戲 Magic: The Gathering虛擬卡牌交易的平台。到2010年,McCaleb將該域名重新用作比特幣交易所,平台成立不到一年,他就將該平台賣給了法國出生的開發者Mark Karpelès,2013 年Mt. Gox在鼎盛時期處理了全球約 70% 的比特幣交易量。

2010年11月1日, 比特幣logo誕生:一位不知名藝術家使用“Bitboy”之名創建,直到今天,“Bitboy”的身分仍然未知。

2011年2月,絲綢之路上線

2011年6月,第一次比特幣泡沫:雖然比特幣誕生於 2008 年,但直到 2011 年其價格才真正開始飆升。 2011 年初期比特幣的交易價格一直低於每枚 1 美元,但到 2011 年 6 月,每枚比特幣的價格已升至 31 美元以上。但因Mt. Gox 交易所因大規模黑客事件導致 25,000 枚比特幣被盜,到 2011 年 11 月比特幣價格已跌至 2 美元。

2011年6月,第一次比特幣黑客攻擊:allinvain 在 BitcoinTalk 論壇上發帖稱,有人侵入了他的電腦並直接從他的硬盤上竊取了25000枚比特幣,2011 年 6 月每枚比特幣 20 美元左右,這意味着 allinvain 持有的比特幣價值約爲 50 萬美元。

2011年6月20日,Mt. Gox 首次被黑:2011 年 6 月,Mt. Gox 經歷了第一次重大危機,黑客瞄準了該交易所,利用漏洞使平台上的比特幣價格在幾分鍾內從 17 美元暴跌至僅美分。一份泄露的 Mt. Gox 文件顯示,黑客多年來一直從交易所竊取比特幣,導致超過 85 萬枚比特幣消失。

2011年4月18日,第一個山寨幣Namecoin誕生:Namecoin是一種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域名系統 (DNS),它作爲比特幣協議的一個分叉,與比特幣有一些相似之處(包括使用工作量證明機制),其旨在提供一個去中心化、抗審查的系統,用於註冊和管理域名,以及存儲和傳輸任意數據。

2012年11月18日,比特幣首次減半:比特幣第一次減半事件發生在區塊高度210,000,區塊獎勵從50枚比特幣減少到25枚比特幣。

2013年5月2日,第一臺比特幣ATM機安裝在加拿大溫哥華

2013年3月18日,比特幣市值首次突破10億美元

2013年7月3日,第一個 ICO:Mastercoin 首次代幣發行(ICO), ICO 的參與者將比特幣發送到指定地址,作爲回報,收到新創建的 Mastercoin 代幣MSC。這種方法展示了代幣銷售作爲區塊鏈開發融資手段的潛力,爲隨後的無數 ICO 樹立了先例。Mastercoin 後來更名爲Omni。

2013年12月18日,HODL誕生:一位用戶在 bitcointalk.org 論壇上發表了一篇題爲“我在HODLING ”的帖子。這種拼寫錯誤後來成爲一個流行術語。

2014年2月25日,Mt. Gox 申請破產保護:由於黑客攻擊,它損失了 85 萬枚比特幣,當時價值約 4.5 億美元。

2015年一整年,比特幣擴容和區塊大小問題:兩次擴容大會,9月份的蒙特利爾比特幣擴容大會(Scaling Bitcoin Montreal),在12月份的香港比特幣擴容大會(Scaling Bitcoin Hongkong)。

2016年1月14日,閃電網絡白皮書發布:Joseph Poon 和 Thaddeus Dryja 發布閃電網絡白皮書,閃電網絡通過狀態通道鏈下支付,加快交易時間,從而爲比特幣提供擴展解決方案。

2016 年7 月9 日,比特幣第二次減半:比特幣第二次減半發生在區塊高度420,000,區塊獎勵從25枚比特幣降至12.5 BTC。

2017年8月1日 BCH分叉:比特幣的區塊大小限制爲 1MB(由於 SegWit 升級爲 4MB),而BCH的區塊大小限制爲 32MB。

2017年8月23日,隔離見證SegWit在比特幣主網高度 481,824 處激活:SegWit 旨在解決比特幣幾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例如交易延展性和可擴展性。擴展性方面:通過將見證數據與交易分離,有效地將區塊大小限制提高到 4MB,從而允許每個區塊中包含更多交易。SegWit 還通過解決某些漏洞(例如交易延展性)來提高比特幣交易的安全性。SegWit 的激活標志着比特幣區塊大小之爭結束。

2017年11月,閃電網絡上線比特幣主網並完成第一筆交易。

2017年11月,芝商所正式推出比特幣期貨交易,比特幣衝上1.9萬美元的高位。

2018年1月,傳奇人物Lazlo Hanyecz通過閃電網絡成功再次購買披薩。

2019年1月,閃電火炬活動

2020年3月12日,受新冠疫情和美股影響,比特幣暴跌,最低跌至3800美元以下。

2020年5月25日,比特幣第三次減半:比特幣第三次減半事件發生在區塊高度630,000,區塊獎勵從 12.5枚 比特幣減少到 6.25枚比特幣。

2021年1月,Stacks推出:Stacks最初名爲 Blockstack,由Muneeb Ali和Ryan Shea共同創建。該層具有自己的編程語言 Clarity 和稱爲傳輸證明(PoX)的共識機制,它們一起允許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執行智能合約。

2021年2月8日,特斯拉宣布接受比特幣支付

2021年2月19日,比特幣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

2021年4月,比特幣價格達到65000美元

2021年6月,中國禁止比特幣挖礦,比特幣一度跌破3萬美元,比特幣算力向美國遷移

2021年9月7日,比特幣成爲薩爾瓦多的法定貨幣

2021年11月14日,Taproot 升級 激活成功:這是比特幣繼2017年 SegWit激活後最大的進步,Taproot升級引入了 Shnorr 籤名和智能合約功能改進。

2021年11月,比特幣價格達到上一輪ATH 69000美元

2022年12月,ICP主網集成比特幣

2023年,比特幣生態發展大年:Ordinals、Inscriptions、BRC20、Atomical、ARC20、Bitstamp、SRC20、Rune、Taproot Assets、RGB等新概念層出不窮,2023年一年的發展是之前數年發展之和。

2024年1月,美國SEC批準11只比特幣現貨ETF上市。

2024年3月,受比特幣現貨ETF刺激比特幣價格漲至73000美元,首次在減半前突破前高。

2024年至今,比特幣layer 2的崛起。據金色財經統計,目前已有50餘條比特幣裏L2。

四、江山代有才人出

隨着比特幣的發展演變,以及加密週期的輪回,加密行業的領軍人物也更新換代極快。可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一兩年。

以下是加密發展史上那些不斷在更迭的領軍人物。

中本聰:比特幣協議及其相關軟件Bitcoin-Qt的創造者,真實名字未知,自稱是日裔美國人,2009年,他發布了首個比特幣軟件,並正式啓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2010年,他逐漸淡出並將項目移交給比特幣社區的其他成員。

Vitalik Buterin:江湖人稱V神,以太坊的創始人。其在最早接觸加密貨幣時,也是比特幣的擁躉,在2011年創辦了《比特幣雜志》,目前最全面的比特幣 Python 庫是其寫的 pybitcointools。Vitalik是比特幣大區塊的支持者,其最早想把比特幣做成一個可擴展的東西,比如其曾和他的團隊做了彩色幣(Colored Coins),它支持用戶在BTC生態上發幣,任何人可以基於比特幣協議構建資產,並進行交易。以太坊承襲了大區塊的思想,有別於比特幣的數字黃金,而是一個“計算機”。

澳本聰:原名Craig Steven Wright,BCH的分叉幣BSV的創始人,澳大利亞一個自稱是中本聰的人。其聲名大噪是因在2016年時,自稱自己是中本聰,甚至還得到了比特幣核心團隊成員Gavin Anderson的確認。但後來因爲澳本聰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最後他本人也放棄了,但卻得到了“澳洲中本聰”的稱號。

在比特幣分叉風波中,澳本聰也十分活躍,甚至揚言要用錢用錢摧毀比特大陸,最後分叉了BCH, BSV誕生。

長鋏:真名劉志鵬,中國最大的區塊鏈論壇、媒體“巴比特”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個科幻作家。他在中文區塊鏈世界有着舉足輕重作用,長期致力於區塊鏈技術推廣與理論研究,是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理論提出者,並出版了國內第一本比特幣專著《比特幣:一個真實而虛幻的金融世界》。

烤貓:真名蔣信予,比特幣發展歷史上又一個無法忽略的名字。他是中國比特幣圈內第一個成功發布ICO項目的人,也是中國最早制造Asic礦機技術天才之一,早在2013年就已經身家過億,手握全網20%算力。而在2014年底至2015年初,其突然失聯,再未露面。

吳忌寒:礦霸,比特大陸創始人,比特大陸最高時曾掌握着比特幣挖礦超50%的算力。2017年,在比特幣的大小區塊之爭中,其支持大區塊,隨後分叉了比特幣,BCH誕生,甚至想篡權BTC,雖然使勁渾身解數,但最終失敗。

李笑來:原爲新東方老師,被稱爲中國比特幣首富,2010年第一次購買比特幣,2014年熊市時又果斷加倉。至此,其手上積累了十萬枚比特幣。而在2017年,李笑來將所有比特幣套現,賺取了大約135億人民幣,並且公開表示比特幣是一種騙局。

Casey Rodarmor:Ordinals 協議的開發者,讓NFT在比特幣上得以實現,這是比特幣繼 2012 年出現的彩色幣、2014 年的衍生品 Counterparty 以來的又一次在比特幣上發行NFT的嘗試。而後其又提出了Rune協議,將在比特幣第四次減半當天推出。

貝萊德CEO Larry Fink :早在2017年,Fink表示自己是加密貨幣的 “忠實信徒”,而在2023 年,貝萊德提交了比特幣 ETF 的申請,Fink表示加密貨幣將有望超越全球貨幣。全球金融巨頭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比特幣的主流化打入了一針強心劑,後來,貝萊德確實成爲了美國第一批喫比特幣現貨ETF螃蟹的人。

薩爾瓦多總統Nayib Bukele:他是世界上首位公開支持比特幣的總統,並且使比特幣成爲了其國家的法幣,並且此後,該國每天都在購買一個比特幣。這無疑是對當下的金融體系的一種創新嘗試。

MicroStrategy的CEO Michael Saylor:Michael Saylor是持倉比特幣最多的公司,而Michael Saylor也是也是加密貨幣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據說他持有的比特幣總數超過12萬枚。

趙長鵬:幣安創始人,2014年用賣房的錢,以600美元的價格梭哈了比特幣。其在2017年創辦了目前交易量最大交易所幣安,其在中國清退交易所後果斷選擇了全球化的發展方向。事實證明,果斷出海確實成就了幣安。不過也因此陷入了和美國政府的官司中。

行業內對於趙長鵬一直稱贊有佳的原因是,其不只是在做一家交易所。幣安投資孵化了許多項目,一直在努力把行業的蛋糕做大。

比特幣的發展歷史上,無數人來了又去,也有人一直堅持,從早期積極布道,到後來一直一線參與行業建設。加密發展的歷史會記住那些積極投身的實幹者,而他們對於比特幣的信仰,也給予了他們足夠豐厚的財富回報。

五、從支付貨幣到數字黃金,無政府主義終被收編

從2008至今,比特幣已經誕生了快十六年。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彼時中本聰面對貨幣超發帶來的通貨膨脹,想要創辦一種獨立於國家的金融系統。創立之初的比特幣是一種電子現金,中本聰最初是希望他能像貨幣一樣被人們用起來。

但是,在最初的兩年,比特幣幾乎一文不值。一枚比特幣的價格還不到半美分,並且根本沒有商家願意接受用比特幣付款。直到2010年5月,比特幣才正在被用作購買食物。一名早期礦工Laszlo Hanyec用1萬枚比特幣換了兩個披薩。

此後,比特幣作爲支付方式,真正得到了廣泛實踐,便是在暗網上。2011年,暗網絲綢之路成立,比特幣成爲了其上的硬通貨,除了其匿名性之外,很大程度上還因爲其難以追蹤的特性高度符合暗網的需求。

從早期的數據中也可以發現,在比特幣最初誕生的三個年頭,有30%的交易指向暗網;到了2014年,六大暗網中平均每天比特幣的交易量達到了65萬美元。洗錢、販毒、拐賣婦女兒童,比特幣與這些詞綁定到了一起。據統計,截止2018年1月,大約有25%的比特幣用戶和近一半的比特幣交易與非法活動相關。

一些暗網消失了,洗錢最常用的虛擬貨幣也從比特幣變爲了泰達幣,因爲其價格恆定。隨着比特幣價格的暴漲,又因其價格波動較大,比特幣作爲交換貨幣的功能也在逐漸減弱,而越來越成爲一種價值儲存的工具,在2017年的大小區塊之爭之後,比特幣堅定了數字黃金的定位,而在實踐中,比特幣也在不斷做實這一定位。

隨着一些主權國家貨幣體系的崩潰,比特幣更是成爲了一些國家人們超越法幣的一種選擇。

2021年9月,比特幣成爲了薩爾瓦多的流通的法定貨幣。薩爾瓦多也成爲了比特幣之國。

而阿根廷新任的總統則是在多個公開場合宣傳比特幣與加密貨幣的好處。苦阿根廷通貨膨脹久矣的阿根廷人民,也在積極購買比特幣。阿根廷是全球加密貨幣採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通脹數據顯示,阿根廷通脹率從2024年1月的254.20%上升到2月的276.20%。

以上國家的例子可以看到,比特幣確實在發揮着中本聰最初設想的抗通貨膨脹的作用。但一些主權國家也確實在積極擁抱比特幣,那個獨立於主流金融體系的初衷卻不再能實現了。如今,一些政府正在積極監管和擁抱比特幣,比特幣已經成爲了主流金融體系的一部分。最直接的顯現就在於,一些國家已經通過了比特幣的現貨ETF,尤其是美國的通過,影響頗深。

縱觀這些年比特幣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比特幣慢慢是從支付方式變成類黃金的投資品,而各國對於其態度也從打擊,到了不得不研究監管,又或是積極擁抱。

此前,比特幣是一撮極客的玩物,而經過了近十六年的發展,比特幣的敘事也從支付貨幣變成數字黃金,從對於國家金融體系的一種對抗,終於被主流金融體系所收編。

而比特幣本身,也在變化着,有過大小區塊之爭,有過分叉,到如今其上的銘文符文等新玩意層出不窮。

各方勢力爲了自身利益上在比特幣上上演各式紛爭,但這些都未真正撼動過比特幣,比特幣依舊偉大。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金色財經)],原文標題《減半、週期與輪回:一部比特幣發展史》,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Climber,Jessy,cryptonaitive ],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減半、週期與輪回:一部比特幣發展史

中級4/23/2024, 7:02:29 AM
探索比特幣的減半歷史與未來影響,深入了解其在區塊鏈技術與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與投資前景。提供獨到見解與分析。

轉發原文標題《減半、週期與輪回:一部比特幣發展史》

前言

幣圈一日,人間一年。比特幣完成歷史進程中的第四次減半,某種意義上一個週期就是一百年。

比特幣以四年爲演化進程,每一階段都在刷新世人的認知。從最初的支付貨幣,到價值存儲和數字黃金,抑或是對主權貨幣、主流金融體系等領域的顛覆和衝擊,其無不在一次次質疑中to the moon,收獲神話般的漲幅。

一如科學降臨中世紀的歐洲,神學籠罩、蒙昧叢生。但終究不能阻擋真理的腳步。Adam Back、Nick Szabo、中本聰、Hal Finney、Vitalik……一批批布道者前赴後繼,先行者受益,信仰者永生。

比特幣是虛擬幣,也是數字貨幣,但未嘗不是金融海嘯襲來時的那艘諾亞方舟。對於這艘巨輪,我們不妨從頭一點一滴看它是如何建起的。

一、什麼是比特幣減半?爲何要減半?

1、減半

比特幣減半,又稱“Halving”,是指比特幣協議中設定的每210,000個區塊會發生一次的預編碼事件(週期大約每四年一次)。區塊減半是指減少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數字貨幣數量的過程,主要通過降低區塊獎勵來實現。

比特幣的供應量限制在 2100 萬個單位,一旦總數到達,新BTC的產生將停止。比特幣減半確保了每個區塊可以開採的比特幣數量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到2140年,比特幣將被全部開採完畢,預計總額度略低於2100萬枚。

該過程旨在控制新比特幣的發行並保持其稀缺性,從而確保比特幣供應量有限。從本質上講,減半是將給予礦工的獎勵減少一半。

4月20日比特幣在區塊高度840,000時發生減半,減半後區塊獎勵將從6.25個比特幣降至3.125個比特幣。

公開資料顯示,當前礦工每天向市場帶來大約 900枚比特幣。減半後,這一數字將下降至 450 BTC 左右。

減半影響面較大,主要爲該事件通常會導致市場波動並增加加密貨幣領域的投機活動;重塑挖礦業態,礦工盈利點位下降;刺激區塊鏈生態系統內的技術創新和社區發展。不過,減半事件也可能對沖通貨膨脹,增強比特幣作爲長期投資資產的吸引力。

2、爲什麼減半?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於2008年10月31日發表比特幣白皮書,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減半是爲了控制流通中的比特幣供應量,通過減少區塊獎勵,新比特幣進入市場的速度會減慢,這有助於防止通貨膨脹並確保比特幣的價值保持穩定。

2024年4月20日的減半,比特幣的通脹率預計將從大約1.75%降低到僅0.85%。

比特幣之所以會誕生,主要是考慮到某些國家會無限制增發貨幣,中本聰希望有一種貨幣不會受到任何人的控制,任意兩個節點之間就能完成價值轉移,於是設計出來這種點對點的交易體系。

經濟理論中的市場供求規律表明,如果不限制某樣商品的流通數量,將容易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商品價格也會大大降低。反之,供給減少而需求保持不變或增加時,資產的價值可能會上升。


這種減半機制也爲機構所研究,上圖爲比特幣存量/流量比率模型,這個模型研究每年的挖礦量和庫存總量,試圖預測比特幣的未來價值。回溯測試證明,它可以非常精準地模擬出過往的價格曲線。

根據模型得出的結論,比特幣的稀缺性正是價格的主要驅動力。理清價格與稀缺性的潛在關係後,持有者會意識到比特幣作爲價值儲蓄工具的價值。

從出塊時間上看,比特幣挖礦算法被編程爲每十分鍾尋找一次新區塊。隨着更多礦工加入網路並增加更多哈希算力,尋找區塊所需的時間將會減少。爲了恢復 10 分鍾的目標,挖礦難度每兩周左右重算一次。隨着比特幣網路在過去十年中急劇增長,定位區塊的平均時間一直保持在 10 分鍾左右(大約 9.5 分鍾)。

比特幣網路中約10分鍾就產出一個區塊,一定數量的比特幣將被源源不斷地持續挖出。而設定比特幣獎勵每210,000個區塊減半一次,可以有效逐步降低比特幣的通脹率,從而防止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

中本聰在2009年曾寫道:“從這個角度理解,比特幣更像是貴金屬,並非通過調整供應量維持價值不變,而是預先設定供應量上限,讓價值隨之而改變。隨着用戶數量增長,每枚代幣的價值也會增加。由此可以形成正向的反饋循環;隨着用戶數增加,價值會逐步上升,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從幣價上行趨勢中獲利。”

二、比特幣減半與牛市輪回

市場參與者經常將比特幣減半視爲牛市的前兆,這是由於BTC價格在此前三次減半後無一例外地隨之創下新高,許多投資者對2024年4月20日的這次減半也抱有同樣的期待。

基本上,每次礦工向BTC區塊鏈添加總共21萬個區塊時,BTC就會減半。而過去每次BTC減半後,BTC價格都會出現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大幅漲。

減半時間表:

第一次減半(2012年): 第一次比特幣減半發生在2012年11月28日,挖礦獎勵從每個區塊50比特幣減少到25比特幣。

第二次減半(2016年): 在2016年7月9日進行的第二次減半將區塊獎勵進一步減少到12.5比特幣。

第三次減半(2020年): 在2020年5月11日進行的第三次減半中,獎勵減少到每個區塊6.25比特幣。

第四次減半(2024年):在2024年4月20日進行的第四次減半中,獎勵減少到每個區塊3.125比特幣。未來的減半還將繼續進行,直到達到2100萬比特幣的最大供應量,預計在2140年左右實現。

截止今天,比特幣已進行了四次減半,行業內稱之爲減半週期。過去,幾乎每次BTC減半前後,BT價格就會急劇漲。

從上圖可以看到,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其循環週期一直非常穩定。

第一個減半週期:2012.11.28-2016.07.10。該減半週期使得2013年4月和11月分別產生了兩波牛市,第一波牛市比特幣價格從12美元漲到288美元,價格漲幅爲2300%;第二波牛市比特幣價格從66美元漲到1242美元,價格漲幅爲1782%。

第二個減半週期:2016.07.10-2020.05.12。該減半週期使得2017年12月產生了一個牛市,2017年的牛市比特幣價格從648美元漲到19800美元,價格漲幅爲4158%。

第三個減半週期:2020.05.11-2024.04.20。該減半週期使得2021年4月和11月分別產生兩波牛市,第一波牛市比特幣價格從8572美元漲到69000美元,價格漲幅爲741%。第二波牛市比特幣價格從15476美元漲到737770美元,價格漲幅爲376%。鑑於當前比特幣價格,加密市場依然處於牛市行情中。

從歷史上看,比特幣的價格在減半事件前後常常會出現顯著波動。在減半前的幾個月裏,市場對未來供應減少可能帶來的價格漲的預期和猜測往往會推動價格上升。減半事件之後,比特幣通常會經歷顯著的牛市。

從上圖可以看出,每次BTC減半前,市場都會有一個大約1.3年的熊市低谷期。此後,市場又用大約1.3年的時間才會達到峯值。鑑於此,市場整個起伏過程大約需2.6年。此外,根據過去已發生的BTC減半事件,BTC價格在BTC發生減半前約有477天的觸底。另外,從減半之日到下一個牛市週期的頂峯,平均需480天。

例如,在2012年減半後,BTC價格在150天內從12.25美元漲到127美元。同樣,2016年減半後,BTC價格在150天內從650.63美元漲到758.81美元。最後,2020年減半後,BTC價格在150天內從8821.42美元大幅漲到10,943.00美元。

同時,回顧之前的減半事件,比特幣還會遇到回撤期。2016 年,市場在減半前後經歷了從 760 美元左右跌至 540 美元的急劇拋售,回調幅度約爲 30%。而 2019 年的事件則出現了約 38% 的更大回撤。

今年依然不例外,截止撰稿,比特幣價格已經回撤約14%。

不過,根據上文中的比特幣庫存流量比率模型來看,在2024年BTC減半之後,BTC價格可能會上升到10萬美元以上。加密研究機構PlanB和Glassnode皆預測,BTC價格將在2024年漲並超過10萬美元。Pantera Capital則更具體地預測到,在整個牛市週期結束後,BTC價格將在2025年約達14.9萬美元。

從歷史上看,比特幣週期通常在上一次牛市峯值後 12 至 18 個月開始,新的歷史高點在減半後幾個月出現。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減半事件伴隨着美國比特幣現貨ETF的發生發展,所以本輪週期減半的影響可能會減弱。

投資者還需注意到的是,減半後比特幣價格漲也與重大的宏觀經濟事件有關聯。如在 2012 年,歐洲債務危機突顯了比特幣在經濟動蕩中作爲替代價值存儲的潛力,導致其價格從 12 美元漲到 2013 年 11 月的 1100 美元。

在 2016 年的首次代幣發行熱潮中,有超過 56 億美元注入到山寨幣中,這間接地使比特幣受益,將其價格從 650 美元漲到 2017 年 12 月的 20,000 美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0 年的 COVID-19 大流行期間,大規模的刺激措施加劇了通貨膨脹擔憂,可能會將投資者推向比特幣作爲避險工具,導致其價格從 8600 美元漲到 2021 年 11 月的 69000 美元。

以上信息表明,盡管減半有助於強化比特幣的稀缺性敘事,但宏觀經濟因素也會對比特幣價格產生重大影響。加密市場風險本就偏高,投資者更應謹慎對待。

三、BTC史詩

爲了更完整地把握每輪比特幣減半引發的加密週期,有必要回顧一下比特幣的發展史詩。

正如無數偉大的事物一樣,比特幣也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其既需要技術儲備,又需要思想儲備。

比特幣誕生前的技術儲備

比特幣的誕生,需要在密碼學和數字貨幣上首先取得技術突破。

1976 年非對稱加密誕生:1976年11月1日密碼學家Whitfeld Diffie 和 Martin E. Hellman 發布論文“密碼學的新方向”(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這一突破性論文將密碼學從對稱加密(用於加密和解密的密鑰相同)進入非對稱加密。這項創新爲安全的數字籤名鋪平了道路,在加密交易中實現公鑰和私鑰對,成爲比特幣功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77年RSA算法: 最早可行的公鑰密碼系統之一,RSA 來自 Ron Rivest、Adi Shamir 和 Leonard Adleman三位創始人首字母。

1989 DigiCash:David Chaum 創立了DigiCash,是旨在完全匿名、安全的數字支付系統的首批嘗試之一。 DigiCash 基於盲籤名技術,建立在公鑰和私鑰對技術基礎上。 盡管採用了創新的方法,卻因採用中心化的模式卻導致了它的失敗。 但DigiCash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發展的重要先驅。

隨着互聯網的發展,1990年代末至20世紀初迎來數字貨幣創新熱期。

1996年e-gold(數字貨幣) : e-gold 是由Douglas Jackson和Barry Downey創建的平台,允許用戶以電子方式轉讓黃金所有權。其中心化結構成爲法律挑戰的焦點,特別是在洗錢方面。這與安全問題相結合,導致其最終解散。

1997年Hashcash(工作量證明機制):Adam Back 在1997年發明HashCash,提出工作量證明系統。Hashcash是一種用於防止垃圾電子郵件和拒絕服務攻擊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工作量證明原則後來被中本聰引入比特幣共識機制。

1998年B-money(分布式帳本): 美籍華裔科學家Dai Wei提出B-Money電子貨幣協議,B-Money被設想爲一個去中心化、匿名的電子現金系統,方法之一是所有參與者都保存所有交易的副本,從而確保集體和透明的驗證。此協議是分布式帳本的雛形,中本聰在創建比特幣的時候引用了B-money。

1998年Bit Gold:Nick Szabo發明 Bit Gold,受到現實世界黃金開採過程靈感激發,引入工作量證明機制。Bit Gold要求參與者展示工作證明,以創建一種新的稱爲“比特”的貨幣單位。一旦這項工作得到驗證,新的“比特”將被添加到一個鏈條中,將其與之前的比特連結起來,形成一個公共的、防篡改的記錄。並提出拜佔庭算法防止雙花。這套系統是第一個接近比特幣架構的雛形。盡管Nick Szabo詳細闡述了Bit Gold的原則,但從未完全開發或推出一個全面可運作的模型。

2004年RPOW(可重復使用的工作量證明):由 Hal Finney 受Hashcash 啓發開發,Hal Finney 認爲,RPOW可以作爲某種支付系統的基礎,RPOW將通過允許代幣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和交換,促進 POW 代幣作爲P2P電子現金形式的使用。這也是爲什麼當中本聰在密碼朋克郵件列表中分享比特幣白皮書時,Hal Finney 從一開始就對比特幣感興趣。Hal Finney 是第一個運行比特幣節點的人,第一個礦工,也是第一筆比特幣交易的接收者。

中本聰的思想儲備和比特幣肇啓

貨幣問題一向引人深思。如果說貨幣是社會科學的皇冠,那麼商業週期就是社會科學皇冠上的寶石。

古典時期,無數社會學家如坎梯隆、約翰·勞、休謨等都曾思考過通貨膨脹的起源,以及對堅實貨幣(sound money)的追求。

進入近代後,在追求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商業週期的解釋過程中,誕生了一派經濟學家即奧地利學派。奧地利學派認爲,通貨膨脹主要是貨幣現象,是信用貨幣的增發導致的通貨膨脹,進而扭曲市場價格信號,讓市場中的企業普遍作出錯誤決策,直至發生市場清算即經濟危機。

進入20世紀後,隨着信用時代尤其是央行的一步步坐大,法幣引發的通貨膨脹終歸如猛虎歸山。人類見證了無數的惡性通脹,如德國馬克、國民黨金圓券。

在美國也發生過大臭名昭著的案例,起於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因爲央行的法幣害怕堅實貨幣(sound money)的競爭。在大蕭條期間的1933年4月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布6102號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民擁有黃金。直到1975年6102行政令被廢除。

中本聰想必對美國這段黑歷史相當熟悉。或許這正是中本聰在註冊P2P 基金會化名時輸入1975年4月5日作爲出生日期的原因。

1974年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哈耶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家,1976年哈耶克出版“貨幣的非國家化”。再加上,20世紀80-90年代美國貨幣學派弗裏德曼對通脹的批判,以及自由意志主義者以及美國自由黨推動的奧地利學派在美國的復興。

回過頭來看,如果中本聰成長於80-90年代,他必然深受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影響,並接受其貨幣主張“政幣分離——the seperation of money and state”。

在經過上一小節Adam Back、Dai Wei、Nick Szabo、Hal Finney 等人的試驗之後,中本聰開始着手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綜合各家所長,作出獨創貢獻了。

2007年初,中本聰開始爲比特幣編寫代碼。中本聰於 2008 年 11 月 17 日在密碼學郵件列表中的一篇文章寫道:“我相信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裏,我在編寫代碼時已經解決了所有這些小細節。”

接着來到2008年,2008年發生了震驚世界的金融危機。金融危機讓全世界的人們再次思考商業週期和通貨膨脹問題。

而在這一次危機中,中本聰和人類都準備好了。

比特幣發展大事記

2008年8月18日,註冊Bitcoin.org域名:域名“ bitcoin.org ”是由一個身分不明的人使用隱私保護服務來隱藏其身分註冊的。該人的身分仍然未知,但許多人認爲他是比特幣的化名創造者中本聰。該網站是有關比特幣信息的中心樞紐,包括初學者指南、技術文檔以及有關比特幣生態系統的新聞和更新。該域名目前由開源社區維護。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聰在密碼學郵件列表發布比特幣白皮書“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比特幣白皮書最重要的貢獻是通過去中心化機制所謂區塊鏈解決了雙花問題。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公共帳本,以安全和透明的方式記錄所有交易。比特幣網路將依賴PoW網路來驗證交易並維護區塊鏈的完整性。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赫爾辛基的一臺服務器上開採出比特幣創世區塊:創世區塊在 coinbase 參數中包含一條消息,內容如下:“《泰晤士報》2009 年 1 月 3 日財政大臣即將對銀行進行第二次救助。”這是當天《泰晤士報》的頭條新聞,報道了英國政府救助破產銀行的計劃。

2009年1月12日,第一筆BTC轉帳:在比特幣網路推出9天後, 中本聰向 Hal Finney 的比特幣地址發送了 10 個比特幣。

2009年2月,第一個比特幣錢包Bitcoin-Qt:其用戶友好的界面允許早期比特幣採用者創建和管理數字錢包以發送和接收比特幣。從 0.9.0 版本開始,Bitcoin-Qt 後來被稱爲 Bitcoin Core 錢包。

2010年3月17日,有史以來首次記錄的比特幣價格:比特幣在現已解散的 bitcoinmarket.com上首次錄得0.003美元的價格。

2020年5月2日,第一筆比特幣交易誕生:Laszlo Hanyecz 用 10,000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塊棒約翰披薩,這1萬個比特幣的價值僅爲幾美元。

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聰最後一篇文章:中本聰在bitcointalk.org上發表最後一篇文章,他添加了一些DoS限制並刪除了之前引入的警報系統安全模式。

2010年7月18日,程序員 Jed McCaleb 創立Mt.Gox :Mt. Gox最初是由程序員Jed McCaleb發起的一個項目,他於2007年購買mtgox.com域名,旨在創建一個用於遊戲 Magic: The Gathering虛擬卡牌交易的平台。到2010年,McCaleb將該域名重新用作比特幣交易所,平台成立不到一年,他就將該平台賣給了法國出生的開發者Mark Karpelès,2013 年Mt. Gox在鼎盛時期處理了全球約 70% 的比特幣交易量。

2010年11月1日, 比特幣logo誕生:一位不知名藝術家使用“Bitboy”之名創建,直到今天,“Bitboy”的身分仍然未知。

2011年2月,絲綢之路上線

2011年6月,第一次比特幣泡沫:雖然比特幣誕生於 2008 年,但直到 2011 年其價格才真正開始飆升。 2011 年初期比特幣的交易價格一直低於每枚 1 美元,但到 2011 年 6 月,每枚比特幣的價格已升至 31 美元以上。但因Mt. Gox 交易所因大規模黑客事件導致 25,000 枚比特幣被盜,到 2011 年 11 月比特幣價格已跌至 2 美元。

2011年6月,第一次比特幣黑客攻擊:allinvain 在 BitcoinTalk 論壇上發帖稱,有人侵入了他的電腦並直接從他的硬盤上竊取了25000枚比特幣,2011 年 6 月每枚比特幣 20 美元左右,這意味着 allinvain 持有的比特幣價值約爲 50 萬美元。

2011年6月20日,Mt. Gox 首次被黑:2011 年 6 月,Mt. Gox 經歷了第一次重大危機,黑客瞄準了該交易所,利用漏洞使平台上的比特幣價格在幾分鍾內從 17 美元暴跌至僅美分。一份泄露的 Mt. Gox 文件顯示,黑客多年來一直從交易所竊取比特幣,導致超過 85 萬枚比特幣消失。

2011年4月18日,第一個山寨幣Namecoin誕生:Namecoin是一種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域名系統 (DNS),它作爲比特幣協議的一個分叉,與比特幣有一些相似之處(包括使用工作量證明機制),其旨在提供一個去中心化、抗審查的系統,用於註冊和管理域名,以及存儲和傳輸任意數據。

2012年11月18日,比特幣首次減半:比特幣第一次減半事件發生在區塊高度210,000,區塊獎勵從50枚比特幣減少到25枚比特幣。

2013年5月2日,第一臺比特幣ATM機安裝在加拿大溫哥華

2013年3月18日,比特幣市值首次突破10億美元

2013年7月3日,第一個 ICO:Mastercoin 首次代幣發行(ICO), ICO 的參與者將比特幣發送到指定地址,作爲回報,收到新創建的 Mastercoin 代幣MSC。這種方法展示了代幣銷售作爲區塊鏈開發融資手段的潛力,爲隨後的無數 ICO 樹立了先例。Mastercoin 後來更名爲Omni。

2013年12月18日,HODL誕生:一位用戶在 bitcointalk.org 論壇上發表了一篇題爲“我在HODLING ”的帖子。這種拼寫錯誤後來成爲一個流行術語。

2014年2月25日,Mt. Gox 申請破產保護:由於黑客攻擊,它損失了 85 萬枚比特幣,當時價值約 4.5 億美元。

2015年一整年,比特幣擴容和區塊大小問題:兩次擴容大會,9月份的蒙特利爾比特幣擴容大會(Scaling Bitcoin Montreal),在12月份的香港比特幣擴容大會(Scaling Bitcoin Hongkong)。

2016年1月14日,閃電網絡白皮書發布:Joseph Poon 和 Thaddeus Dryja 發布閃電網絡白皮書,閃電網絡通過狀態通道鏈下支付,加快交易時間,從而爲比特幣提供擴展解決方案。

2016 年7 月9 日,比特幣第二次減半:比特幣第二次減半發生在區塊高度420,000,區塊獎勵從25枚比特幣降至12.5 BTC。

2017年8月1日 BCH分叉:比特幣的區塊大小限制爲 1MB(由於 SegWit 升級爲 4MB),而BCH的區塊大小限制爲 32MB。

2017年8月23日,隔離見證SegWit在比特幣主網高度 481,824 處激活:SegWit 旨在解決比特幣幾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例如交易延展性和可擴展性。擴展性方面:通過將見證數據與交易分離,有效地將區塊大小限制提高到 4MB,從而允許每個區塊中包含更多交易。SegWit 還通過解決某些漏洞(例如交易延展性)來提高比特幣交易的安全性。SegWit 的激活標志着比特幣區塊大小之爭結束。

2017年11月,閃電網絡上線比特幣主網並完成第一筆交易。

2017年11月,芝商所正式推出比特幣期貨交易,比特幣衝上1.9萬美元的高位。

2018年1月,傳奇人物Lazlo Hanyecz通過閃電網絡成功再次購買披薩。

2019年1月,閃電火炬活動

2020年3月12日,受新冠疫情和美股影響,比特幣暴跌,最低跌至3800美元以下。

2020年5月25日,比特幣第三次減半:比特幣第三次減半事件發生在區塊高度630,000,區塊獎勵從 12.5枚 比特幣減少到 6.25枚比特幣。

2021年1月,Stacks推出:Stacks最初名爲 Blockstack,由Muneeb Ali和Ryan Shea共同創建。該層具有自己的編程語言 Clarity 和稱爲傳輸證明(PoX)的共識機制,它們一起允許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執行智能合約。

2021年2月8日,特斯拉宣布接受比特幣支付

2021年2月19日,比特幣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

2021年4月,比特幣價格達到65000美元

2021年6月,中國禁止比特幣挖礦,比特幣一度跌破3萬美元,比特幣算力向美國遷移

2021年9月7日,比特幣成爲薩爾瓦多的法定貨幣

2021年11月14日,Taproot 升級 激活成功:這是比特幣繼2017年 SegWit激活後最大的進步,Taproot升級引入了 Shnorr 籤名和智能合約功能改進。

2021年11月,比特幣價格達到上一輪ATH 69000美元

2022年12月,ICP主網集成比特幣

2023年,比特幣生態發展大年:Ordinals、Inscriptions、BRC20、Atomical、ARC20、Bitstamp、SRC20、Rune、Taproot Assets、RGB等新概念層出不窮,2023年一年的發展是之前數年發展之和。

2024年1月,美國SEC批準11只比特幣現貨ETF上市。

2024年3月,受比特幣現貨ETF刺激比特幣價格漲至73000美元,首次在減半前突破前高。

2024年至今,比特幣layer 2的崛起。據金色財經統計,目前已有50餘條比特幣裏L2。

四、江山代有才人出

隨着比特幣的發展演變,以及加密週期的輪回,加密行業的領軍人物也更新換代極快。可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一兩年。

以下是加密發展史上那些不斷在更迭的領軍人物。

中本聰:比特幣協議及其相關軟件Bitcoin-Qt的創造者,真實名字未知,自稱是日裔美國人,2009年,他發布了首個比特幣軟件,並正式啓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2010年,他逐漸淡出並將項目移交給比特幣社區的其他成員。

Vitalik Buterin:江湖人稱V神,以太坊的創始人。其在最早接觸加密貨幣時,也是比特幣的擁躉,在2011年創辦了《比特幣雜志》,目前最全面的比特幣 Python 庫是其寫的 pybitcointools。Vitalik是比特幣大區塊的支持者,其最早想把比特幣做成一個可擴展的東西,比如其曾和他的團隊做了彩色幣(Colored Coins),它支持用戶在BTC生態上發幣,任何人可以基於比特幣協議構建資產,並進行交易。以太坊承襲了大區塊的思想,有別於比特幣的數字黃金,而是一個“計算機”。

澳本聰:原名Craig Steven Wright,BCH的分叉幣BSV的創始人,澳大利亞一個自稱是中本聰的人。其聲名大噪是因在2016年時,自稱自己是中本聰,甚至還得到了比特幣核心團隊成員Gavin Anderson的確認。但後來因爲澳本聰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最後他本人也放棄了,但卻得到了“澳洲中本聰”的稱號。

在比特幣分叉風波中,澳本聰也十分活躍,甚至揚言要用錢用錢摧毀比特大陸,最後分叉了BCH, BSV誕生。

長鋏:真名劉志鵬,中國最大的區塊鏈論壇、媒體“巴比特”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個科幻作家。他在中文區塊鏈世界有着舉足輕重作用,長期致力於區塊鏈技術推廣與理論研究,是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理論提出者,並出版了國內第一本比特幣專著《比特幣:一個真實而虛幻的金融世界》。

烤貓:真名蔣信予,比特幣發展歷史上又一個無法忽略的名字。他是中國比特幣圈內第一個成功發布ICO項目的人,也是中國最早制造Asic礦機技術天才之一,早在2013年就已經身家過億,手握全網20%算力。而在2014年底至2015年初,其突然失聯,再未露面。

吳忌寒:礦霸,比特大陸創始人,比特大陸最高時曾掌握着比特幣挖礦超50%的算力。2017年,在比特幣的大小區塊之爭中,其支持大區塊,隨後分叉了比特幣,BCH誕生,甚至想篡權BTC,雖然使勁渾身解數,但最終失敗。

李笑來:原爲新東方老師,被稱爲中國比特幣首富,2010年第一次購買比特幣,2014年熊市時又果斷加倉。至此,其手上積累了十萬枚比特幣。而在2017年,李笑來將所有比特幣套現,賺取了大約135億人民幣,並且公開表示比特幣是一種騙局。

Casey Rodarmor:Ordinals 協議的開發者,讓NFT在比特幣上得以實現,這是比特幣繼 2012 年出現的彩色幣、2014 年的衍生品 Counterparty 以來的又一次在比特幣上發行NFT的嘗試。而後其又提出了Rune協議,將在比特幣第四次減半當天推出。

貝萊德CEO Larry Fink :早在2017年,Fink表示自己是加密貨幣的 “忠實信徒”,而在2023 年,貝萊德提交了比特幣 ETF 的申請,Fink表示加密貨幣將有望超越全球貨幣。全球金融巨頭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比特幣的主流化打入了一針強心劑,後來,貝萊德確實成爲了美國第一批喫比特幣現貨ETF螃蟹的人。

薩爾瓦多總統Nayib Bukele:他是世界上首位公開支持比特幣的總統,並且使比特幣成爲了其國家的法幣,並且此後,該國每天都在購買一個比特幣。這無疑是對當下的金融體系的一種創新嘗試。

MicroStrategy的CEO Michael Saylor:Michael Saylor是持倉比特幣最多的公司,而Michael Saylor也是也是加密貨幣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據說他持有的比特幣總數超過12萬枚。

趙長鵬:幣安創始人,2014年用賣房的錢,以600美元的價格梭哈了比特幣。其在2017年創辦了目前交易量最大交易所幣安,其在中國清退交易所後果斷選擇了全球化的發展方向。事實證明,果斷出海確實成就了幣安。不過也因此陷入了和美國政府的官司中。

行業內對於趙長鵬一直稱贊有佳的原因是,其不只是在做一家交易所。幣安投資孵化了許多項目,一直在努力把行業的蛋糕做大。

比特幣的發展歷史上,無數人來了又去,也有人一直堅持,從早期積極布道,到後來一直一線參與行業建設。加密發展的歷史會記住那些積極投身的實幹者,而他們對於比特幣的信仰,也給予了他們足夠豐厚的財富回報。

五、從支付貨幣到數字黃金,無政府主義終被收編

從2008至今,比特幣已經誕生了快十六年。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彼時中本聰面對貨幣超發帶來的通貨膨脹,想要創辦一種獨立於國家的金融系統。創立之初的比特幣是一種電子現金,中本聰最初是希望他能像貨幣一樣被人們用起來。

但是,在最初的兩年,比特幣幾乎一文不值。一枚比特幣的價格還不到半美分,並且根本沒有商家願意接受用比特幣付款。直到2010年5月,比特幣才正在被用作購買食物。一名早期礦工Laszlo Hanyec用1萬枚比特幣換了兩個披薩。

此後,比特幣作爲支付方式,真正得到了廣泛實踐,便是在暗網上。2011年,暗網絲綢之路成立,比特幣成爲了其上的硬通貨,除了其匿名性之外,很大程度上還因爲其難以追蹤的特性高度符合暗網的需求。

從早期的數據中也可以發現,在比特幣最初誕生的三個年頭,有30%的交易指向暗網;到了2014年,六大暗網中平均每天比特幣的交易量達到了65萬美元。洗錢、販毒、拐賣婦女兒童,比特幣與這些詞綁定到了一起。據統計,截止2018年1月,大約有25%的比特幣用戶和近一半的比特幣交易與非法活動相關。

一些暗網消失了,洗錢最常用的虛擬貨幣也從比特幣變爲了泰達幣,因爲其價格恆定。隨着比特幣價格的暴漲,又因其價格波動較大,比特幣作爲交換貨幣的功能也在逐漸減弱,而越來越成爲一種價值儲存的工具,在2017年的大小區塊之爭之後,比特幣堅定了數字黃金的定位,而在實踐中,比特幣也在不斷做實這一定位。

隨着一些主權國家貨幣體系的崩潰,比特幣更是成爲了一些國家人們超越法幣的一種選擇。

2021年9月,比特幣成爲了薩爾瓦多的流通的法定貨幣。薩爾瓦多也成爲了比特幣之國。

而阿根廷新任的總統則是在多個公開場合宣傳比特幣與加密貨幣的好處。苦阿根廷通貨膨脹久矣的阿根廷人民,也在積極購買比特幣。阿根廷是全球加密貨幣採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通脹數據顯示,阿根廷通脹率從2024年1月的254.20%上升到2月的276.20%。

以上國家的例子可以看到,比特幣確實在發揮着中本聰最初設想的抗通貨膨脹的作用。但一些主權國家也確實在積極擁抱比特幣,那個獨立於主流金融體系的初衷卻不再能實現了。如今,一些政府正在積極監管和擁抱比特幣,比特幣已經成爲了主流金融體系的一部分。最直接的顯現就在於,一些國家已經通過了比特幣的現貨ETF,尤其是美國的通過,影響頗深。

縱觀這些年比特幣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比特幣慢慢是從支付方式變成類黃金的投資品,而各國對於其態度也從打擊,到了不得不研究監管,又或是積極擁抱。

此前,比特幣是一撮極客的玩物,而經過了近十六年的發展,比特幣的敘事也從支付貨幣變成數字黃金,從對於國家金融體系的一種對抗,終於被主流金融體系所收編。

而比特幣本身,也在變化着,有過大小區塊之爭,有過分叉,到如今其上的銘文符文等新玩意層出不窮。

各方勢力爲了自身利益上在比特幣上上演各式紛爭,但這些都未真正撼動過比特幣,比特幣依舊偉大。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金色財經)],原文標題《減半、週期與輪回:一部比特幣發展史》,著作權歸屬原作者[ Climber,Jessy,cryptonaitive ],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