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認為你不應該吸菸,但我會捍衛你吸菸的權利。現在我同樣捍衛你購買比特幣的權利,去做吧。」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於近期公開表示。這番發言標誌著這位曾將比特幣稱為「詐騙」的華爾街巨頭,態度出現重大轉變。
幾乎同時,摩根大通正積極籌劃一項創新服務:預計最快於 2026 年,將允許客戶以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作為抵押取得貸款。此舉不僅象徵傳統銀行業的重大轉型,也呼應美國最新簽署的關鍵立法——《國家穩定幣創新與監管法案》(GENIUS 法案)。隨著監管架構的逐步完善,華爾街巨頭正引領一場全面的數位資產革命。
2025 年 7 月,美國金融監理迎來歷史性里程碑。川普總統正式簽署《GENIUS 法案》,建立了美國聯邦層面首個針對穩定幣的監管框架。
這項法案聯同正在審議的《CLARITY 法案》,共同標誌著美國數位資產監管「破冰」,市場關注點開始從政策競逐轉向底層基礎建設。
根據美國銀行美林最新報告,預計未來 2 至 3 年內,穩定幣將對傳統銀行存款基礎與支付體系產生「清晰可見」的顛覆影響。
這項法案的戰略意義遠超出技術層面。美國財政部長明確指出,該法案將刺激市場對美國公債的需求,有助於緩解當前美債壓力 5。根據估算,若穩定幣市場規模擴大到 2 兆美元,發行方需配置約 1.8 兆美元的美國國債,並可能進一步壓低美國國債殖利率。
「監管破冰為銀行業打開了數位資產創新的大門。」一位華爾街分析師表示,「誰能搶先掌握穩定幣與 RWA 先機,誰就將在未來金融競賽中握有主導權。」
摩根大通的轉型歷程極具戲劇性。在戴蒙帶領下,這家華爾街巨頭過去以批判加密貨幣著稱,如今則成為傳統金融擁抱數位資產的先鋒。
於近期財報電話會議上,當被問及加密貨幣支付技術時,戴蒙表示:「我們會同時投入摩根大通的存款幣與穩定幣,學習並精通相關領域。」這種務實態度,反映銀行業對數位資產浪潮的戰略調整。
摩根大通已為機構級客戶推出美國銀行業首款代幣化存款產品 JPMD,並積極探索加密貨幣抵押貸款方案。消息人士透露,該計畫預計於 2026 年起,允許客戶以比特幣、以太幣等數位資產為抵押。
由於《巴賽爾協定 III》對銀行持有加密貨幣曝險設定 1250% 風險權重,摩根大通極可能透過 Coinbase 等外部託管機構處理違約抵押品。這類合作為傳統金融與加密生態融合帶來全新解方。
市場聚焦於穩定幣與加密貨幣抵押貸款時,一場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競賽已於華爾街靜悄悄啟動。
2025 年 6 月,摩根士丹利透過投資的數位交易平臺 Volcano Exchange (VEX),全球首發 RWA 代幣「HL」。該代幣錨定其頂級私人銀行產品未來收益權,發行規模 2000 萬美元(2 億枚代幣),實現高門檻私行服務的分割與流通。「HL」為華爾街頂級投行首次將高淨值專屬服務收益權鏈上化,標誌 RWA 正從基礎設施實驗走向核心業務創新,目標是拓展財富管理客群界線。此舉不僅展現高端財富管理數位轉型,也顯示金融機構對資產代幣化由外圍應用至核心營運的深化。
摩根士丹利「HL」代幣化試驗,直接把頂級私人銀行的未來收益權轉為數位資產,讓高門檻財管服務得以分割與流通,打破傳統服務閉鎖結構。此模式提升財富流動性,降低進入門檻,潛在擴展客群。摩根士丹利不僅能維持高端服務獨特性,也透過區塊鏈技術提升資產透明度及可追溯性,進一步建立客戶信任。
從產業趨勢看,這顯示 RWA 代幣化正從基礎設施測試轉向核心商業模式創新。摩根士丹利以鏈上技術推動高淨值服務核心收益權,全面布局數位資產領域。隨著市場對流動性與效率需求提升,RWA 代幣化逐漸成為財管領域關鍵優勢,帶動全球私人銀行業新成長。
高盛數位資產部門負責人 Mathew McDermott 在杜拜 TOKEN2049 大會上宣布,將推出 24/7 全天候代幣化美國國債及貨幣市場基金份額的交易服務。身為加密衍生品交易平臺領導者,高盛預計於 2025 年發起三項代幣化專案,包含美國基金和歐元計價數位債券。
此策略展現高盛於 RWA 代幣化領域的積極拓展,重點提升資產流動性與交易效率。高盛透過將傳統金融資產代幣化,並提供全天候交易,突破市場時間限制,拓展全球投資人資產配置彈性。
高盛亦正評估將其數位資產平臺(GS DAP)分拆為獨立實體,冀望提升服務效能與流動性,並藉此以靈活營運更好服務機構客戶,強化市場競爭力。這些舉措不僅鞏固高盛在數位資產創新地位,也協助全球資本市場數位轉型。
瑞士在 RWA 代幣化上的創新尤具全球影響力。瑞士央行(SNB)延長代幣化資產結算試點,並計畫納入即時總結算系統(RTGS),提升安全性與支付系統互通性,促進代幣化資產在全球流通。以央行貨幣結算為「黃金標準」下,瑞士為全球 RWA 代幣化提供合規示範,確保數位資產與傳統金融互通。
瑞銀集團(UBS)則積極參與香港金管局「Evergreen 項目」,以「混合模式」發行代幣化綠色債券,不僅降低技術門檻,也推動永續金融上鏈。瑞士藉由央行支持與明確監管,展現傳統金融於數位資產轉型的實務路徑,在全球 RWA 代幣化監理與基礎設施建設中,提供他國寶貴經驗,助力全球金融數位化。
2025 年 7 月,花旗攜手 WisdomTree、Wellington Management,在 Avalanche Spruce 子網為金融機構啟動端到端私募基金代幣化實驗。項目涵蓋代幣轉移、二級市場交易與抵押貸款功能,驗證合規自動化潛力並提升流動性。這是花旗繼 2024 年推「Citi Token Services」(存款代幣化)後,進軍更高價值、更複雜資產類別(私募股權)的關鍵一步,也是打造機構級 RWA 基礎設施戰略的延伸。
花旗於 Avalanche Evergreen 子網的私募基金代幣化測試,呈現傳統金融佈局 RWA 的新趨勢——在「合規性」與「鏈上效率」間達到平衡。針對私募資產流動性和透明度瓶頸,花旗運用許可鏈架構,避開公鏈 KYC/AML 風險,同時保留自動化清算與資產可組合優勢。「半開放、強隔離」模式已成主流。花旗更將「資產鏈上化」導入營運核心,宣告 RWA 代幣化競爭正邁向「深度與速度」雙重競技。
2025 年 6 月,德意志銀行宣布,正積極評估發行歐元穩定幣並開發代幣化存款系統,致力於優化支付效率並大幅降低跨境結算成本。策略上將考慮獨立發行或尋求聯盟。隨著歐盟《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MiCA) 上路,德銀不僅追求效率,更是要爭奪歐元區數位金融基礎設施主導權,因應全球穩定幣市場美元主導局勢。
此舉不僅為提升支付效率與跨境結算節省成本,更屬搶占歐元區數位金融基礎設施主導權的前瞻戰略。
在美元為主的全球穩定幣市場下,歐元穩定幣的發行展現德意志銀行爭取歐元區數位金融話語權的企圖。發行歐元穩定幣,不只提升德銀跨境支付、結算競爭力,同時於歐洲數位金融轉型搶得先機。若成功推動,可進一步擴大歐元於市場流通及提升歐元區全球影響力。
德意志銀行依 MiCA 合規架構推進金融資產代幣化及數位資產基礎設施整合。開發代幣化存款,不僅為傳統存款帶來數位解方,也鋪設資產代幣化規模化道路。這樣的轉型將提升資產流動性、降低跨境成本並強化跨國金融合作。德意志銀行的佈局,顯見傳統金融正以數位資產技術帶動全球支付體系升級,預告 RWA 代幣化將成未來數位資產的核心競爭力。
即便熱情高漲,傳統銀行在擁抱數位資產之路上仍遭遇重重挑戰,包括互通性、成本障礙及客戶需求不足等關鍵問題。
由於互通性及龐大既有客群基礎,銀行業普遍傾向以聯盟方式推動穩定幣。美國銀行美林報告提到,雖然銀行積極備戰,目前客戶對穩定幣興趣仍「平淡」。不過,多數銀行已密切觀察趨勢,並準備好隨時應對加速的市場需求。
跨境支付被視為最具突破潛力的應用場景。美國合眾銀行執行長 Gunjan Kedia 指出,穩定幣雖可能加劇資金管理服務競爭,對提款卡及商戶收單業務影響有限。
展望未來,隨著《GENIUS 法案》正式施行及《CLARITY 法案》推動,數位資產與傳統金融融合勢必加速。摩根大通首度啟動加密貨幣抵押貸款,花旗專注私募股權代幣化,德意志銀行探索基金代幣化,傳統金融與數位資產融合趨勢已不可逆。
金融未來已悄然於區塊鏈重塑。當華爾街最保守銀行巨擘主動擁抱數位資產,當曾稱比特幣為「騙局」的戴蒙也開始捍衛大眾購買比特幣的權利,一場金融體系深層變革悄然揭幕。
這場變革最終將決定誰能於數位經濟時代掌握金融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