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擬拍賣 6.1 萬枚比特幣,巨鯨拋售會衝擊比特幣?

加密貨幣市場總是充滿變數,而當政府成為「巨鯨」時,其一舉一動更是牽動著市場的神經。根據英國《電訊報》19 日報導,英國內政部正與警方合作,著手清算約 61,000 枚、總值約 72 億美元(約 50 億英鎊)的比特幣。這批比特幣源自 2024 年早些時候,一位名叫簡雯(音譯,Jian Wen)的女子因國際洗錢活動被定罪,英國皇家檢察署則早在 2021 年便對她的資產進行了凍結和沒收。當時這些比特幣的價值約 17 億美元,如今卻因幣價飆漲,成了英國財政部長瑞秋・里夫斯(Rachel Reeves)手中一筆關鍵的「意外之財」。這筆巨額比特幣的拍賣,是否會對市場造成衝擊?又將如何影響全球對加密貨幣的認知?

英國財政缺口遇上區塊鏈的「意外之財」

今年以來,英國公共支出增長與稅收成長失衡,使預算赤字再次惡化。財政部長里夫斯團隊原本計畫透過稅改與債券發行來彌補財政缺口,但內政部盤點後發現,過去七年間累積的加密貨幣沒收庫存已因幣價上漲,躍升為可觀的現金來源。

假如全數變現,72 億美元大約等同英國一年基礎設施預算的十分之一,足以在短期內緩解資金壓力。近期比特幣價格創下新高,也讓財政部看見「變現」的急迫性。這批從犯罪活動中沒收的比特幣,意外地成為政府緩解財政壓力的重要籌碼,也凸顯了加密貨幣資產在現代社會中的複雜性與潛在價值。

三道關卡:法律、技術、市場的挑戰

然而,要把鏈上的數位資產換成英鎊,程序遠比想像複雜。英國政府面臨著三道主要的關卡:

法律挑戰: 首先是法律層面的問題。2018 年中國受害者已向皇家檢控署提出返還請求,高等法院必須裁定政府是否可將資產直接撥交財政部。雖然《2023 年經濟犯罪和企業透明度法案》賦予了查扣權力,卻也要求明確賠償順序,這無疑延長了整個流程。官方估計,完成所有程序平均需一年,複雜案件更可能拖到四年。

技術門檻: 第二是技術層面的挑戰。內政部 5 月發布價值 4,000 萬英鎊的招標案,尋求外部機構協助保管與分批出售。然而截至報導出現時,仍未收到「符合集成安全、錢包管理與市場執行標準」的合適標案。這顯示出,即使是政府機構,在處理如此大規模的加密資產時,也面臨著專業技術和安全性的挑戰。

市場風險: 第三為市場風險。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一次性拋售恐拉低行情,最終回收金額可能不及帳面價值。財政部內部正在評估以「定期拍賣」或「場外交易」模式分散衝擊,但市場不確定性仍揮之不去。1999 年英國拋售黃金、錯失後續漲幅的歷史教訓,也在政策圈內被頻頻提起,這使得政府在決策時更加謹慎。

政策定位的轉折訊號:全球參考範例

雖然英國政府假如真的拍賣比特幣,可能會對市場帶來短期賣壓,但是合理推估購買的買家應該都是機構,可能會較英國政府更願意持有,且相關變現流程可能成為全球參考範例。

德國先前拋售近 5 萬枚比特幣 (BTC) 時雖也帶來短暫賣壓情緒,但後續消化完後 BTC 持續上漲。德國政府原打算「避免價值大幅損失」,結果在幣價翻倍後錯過近 30 億美元潛在收益。這項前車之鑑,無疑會讓英國政府在處理這批比特幣時更加審慎。

未來其他國家如何界定受害者、如何拍賣、以及如何避開市場踩踏,都可從英國經驗獲得模板。同時這也意味著加密貨幣正快速嵌入主權財政結構,未來政府預算編列或許會把「數位沒收品」列入可動用資產。這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訊號,顯示各國政府對加密資產的態度正從單純的監管,轉向更為務實的資產管理層面。

英國政府擬拍賣 6.1 萬枚比特幣的事件,不僅是其緩解財政壓力的應急之舉,更是全球政府如何處理和利用加密資產的一個縮影。儘管短期內可能對比特幣市場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但從長遠來看,這類事件將促使各國政府建立更完善的加密資產處理機制,並可能將數位資產納入其財政考量。這場由「意外之財」引發的拍賣,將成為加密貨幣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案例,為未來政府與加密資產的互動模式提供寶貴的經驗。

BTC0.21%
WEN-4.39%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