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花旗預測:穩定幣5年後成為主流經濟板塊,市值上看數兆美元
花旗銀行預測穩定幣將在五年內超越加密貨幣範疇,深度融入主流經濟,取代部分傳統貨幣並變革支付與金融,增長潛力巨大。 (前情提要:支付巨頭Stripe推出「穩定幣帳戶」支援USDC、USDB,開放超100個國家,台灣可用嗎? ) (背景補充:美國穩定幣立法告急》民主黨急煞車:GENIUS法有漏洞、加密友善政策成川普自肥工具 ) 穩定幣正處於轉型的十字路口,華爾街巨擘花旗銀行近期發布報告大膽預測,在未來五年內,這些與美元等法定貨幣價值掛鉤的代幣,市場規模不僅顯著擴張,更有潛力突破加密貨幣的既有框架,逐步取代部分傳統貨幣的持有方式,深度整合至全球主流經濟。 穩定幣從交易輔助到主流資產 花旗銀行在其《金融的未來》報告中明確預測,未來五年內,穩定幣不僅可能取代部分海外及國內市場持有的實體美元現鈔,更有望成為主流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一轉變的核心,圍繞著市場規模的預期擴張、使用模式的根本性變革,以及監管環境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穩定幣成長雙引擎 針對市場規模,花旗銀行在其近期報告中提出了樂觀的展望:在獲得監管支持的基準情境下,預計至2030年,穩定幣市場規模將可達到1.6兆美元;若情勢更為有利,此數字甚至有望攀升至3.7兆美元。與當前約2400億美元的穩定幣市場(其中 Tether 發行的 USDT 約佔1450億美元,Circle 發行的 USDC 約佔600億美元)以及全球加密貨幣總市值約3.45兆美元相比,此預測清晰地揭示了穩定幣蘊藏的巨大增長潛力。 在此過程中,監管的明確性與支持被視為實現此等增長的關鍵催化劑。花旗研究所未來金融全球負責人 Ronit Ghose 強調,健全的監管框架對於穩定幣能否成功整合至主流經濟至關重要,甚至有望使其市場規模超越整個加密貨幣交易生態系統。 目前,如美國提出的《數字資產和支付系統機會與創新法案》(GENIUS Act)草案,以及歐盟已實施的《加密資產市場規範》(MiCA)等立法嘗試,皆致力於為穩定幣的發行標準與儲備管理提供更清晰的法律指引。 支付革新 支付與匯款領域,正迅速成為穩定幣拓展版圖並邁向主流經濟的關鍵灘頭堡。根據 Fireblocks 的數據,儘管支付公司在其客戶群中僅佔11%,但其處理的穩定幣交易量卻高達總量的16%,季度增長率更超過30%。Fireblocks 樂觀預期,在未來12個月內,由支付公司主導的穩定幣交易量佔比有望達到50%。數據進一步顯示,在過去90天內,Fireblocks 平台上的 USDT 與 USDC 總交易量達到5170億美元,佔平台總交易量的44%,其中支付相關業務貢獻了820億美元,較前一季度增長38.2%。 相較於傳統金融系統,穩定幣在跨境匯款、消費者支付以及企業對企業(B2B)支付等場景中,展現出結算速度更快、交易成本更低及透明度更高的顯著優勢。Mastercard 和 Circle 等行業領先者,正積極推動穩定幣在支付領域的廣泛應用。 例如,Mastercard 已著手開發相關解決方案,旨在讓消費者能夠運用穩定幣向全球商家進行支付。不僅如此,穩定幣透過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為新興市場中那些未能充分享受銀行服務或缺乏銀行帳戶的人群,有力推動金融普惠。 超越支付:穩定幣的多元應用與金融變革潛力 穩定幣的潛在應用遠不止於支付和匯款。其應用範圍正不斷拓寬,有望在代幣化金融資產的交易中充當關鍵的「現金支柱」,或被整合至銀行的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之中。若未來監管環境允許發行附帶利息的穩定幣,它們甚至可能在定期存款及零售貨幣市場基金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更進一步看,穩定幣市場的迅速擴張,預計將顯著推升對短期美國國庫券的需求,此舉可能對國庫券市場的動態平衡及政府債務的服務成本產生深遠影響。 對於傳統銀行業而言,穩定幣的崛起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能因分流部分存款而帶來競爭壓力;另一方面,它也為銀行業開闢了創新產品與服務的空間,花旗研究所的 Ronit Ghose 在探討穩定幣與各國央行積極研究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之間的關係時,用了一個比喻: 「從加密貨幣的角度看,CBDC 類似『邪惡帝國』,而加密貨幣玩家將自己視為『天行者路克』(星際大戰的主角)。」 Ghose 同時強調: 「穩定幣的整合,意味著它們將成為主流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作為代幣化金融資產交易中的結算工具,或廣泛應用於中小企業乃至大型企業的日常支付清算。」 穩定幣能夠加速融入主流經濟,其背後由多重關鍵因素共同驅動。其中包括日漸清晰的全球監管框架、機構投資者與大型企業的採用、穩定幣本身固有的技術優勢(例如交易速度快、成本效益高),以及來自新興市場對於穩定的價值儲存工具,加上方便支付的解決方案需求。 然而,儘管前景看好,穩定幣的發展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其仍面臨若干不容忽視的挑戰,例如全球各地監管政策在細節上的協調與統一、不同區塊鏈網路之間的技術互操作性難題,以及需要持續監控和管理的潛在金融風險。 相關報導 支付巨頭Stripe推出「穩定幣帳戶」支援USDC、USDB,開放超100個國家,台灣可用嗎? Meta 加密支付重磅回歸?FB、IG 傳內測穩定幣付款,祖克柏沒放棄的區塊鏈野心 〈花旗預測:穩定幣5年後成為主流經濟板塊,市值上看數兆美元〉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