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新加坡"全球第一層"倡議:打造金融業共享區塊鏈基礎設施
全球第一層:金融網路的基礎層
前言:區塊鏈行業正迎來一場由公共部門推動的重大變革,這將影響未來人類整個金融和貨幣體系的格局。
2024年6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式發布了白皮書《全球第一層:金融網路的基礎層》,標志着新加坡將建立一條重要的"央行區塊鏈"。同時,由國際清算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打造的"貨幣橋區塊鏈mBridge"也進入了MVP階段,並公開邀請國際合作。
此前,國際清算銀行於2024年4月發表了一篇文章"金融互聯網(Finternet)",闡述了通證化和統一帳本的未來藍圖和願景,表明了央行對這一變革的態度。
行業發展似乎正朝着通證化資產在有監管合規框架的許可鏈上進行的方向邁進。在這一格局中,鏈上的法定貨幣如CBDC和通證化銀行存款將成爲主要的使用貨幣。
對於行業未來演進方向的一些看法:
RWA賽道將逐漸演變成掌權者和傳統金融機構的遊戲,留給純Web3的機會不會很多。核心在於合規和資產,而非技術。
跨境支付、國際貿易、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有望在這波全球公私部門動員中得到真正的落地應用。
公共許可鏈可能在未來得到指數型的爆發,明確的法律監管和追責制將打消大多數投資人的顧慮。
對於中央銀行來說,CBDC和通證化銀行存款是首要選擇,而穩定幣因存在結構性缺陷不被優先考慮。
隨着行業發展,"賭場"文化會一直存在,但留給普通人的機會不會那麼多,人們將更關注"計算機"文化,推動技術發展,創造真正的價值。
引言
全球第一層(GL1)倡議探索基於分布式帳本技術開發多功能共享帳本基礎設施,由受監管的金融機構爲金融行業開發。願景是讓受監管的金融機構利用這一共享帳本基礎設施跨司法轄區部署內在互操作的數字資產應用。創建共享帳本基礎設施將釋放分散的流動性,使金融機構能夠更有效地合作。
GL1的重點是爲金融機構提供共享帳本基礎設施,以開發、部署和使用適用於金融行業價值鏈的應用程序。這可以增強跨境支付以及資本市場工具的跨境分配和結算。GL1獨特方法的變革潛力在於開發一種可用於不同用例的共享帳本基礎設施,並能夠支持涉及多種金融資產和應用的可組合交易,同時符合監管要求。
通過利用更廣泛的金融生態系統的能力,金融機構可以爲終端用戶提供更豐富和更廣泛的服務,並更快地推向市場。GL1的共享帳本基礎設施將使金融機構能夠構建和部署復合應用程序,利用其他應用程序提供商的能力。這可以支持數字及其他通證化資產的同步交付對付款結算,以及外匯兌換的付款對付款結算。
本文介紹了GL1倡議,並討論了共享帳本基礎設施的角色,該基礎設施將符合適用法規,並由通用技術標準、原則和實踐管理。公共和私營部門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對於確保共享帳本基礎設施按照相關監管要求和國際標準建立,並滿足市場需求至關重要。
背景與動機
支撐全球金融市場的傳統基礎設施是在幾十年前開發的,導致了孤立的數據庫、不同的通信協議以及維護專有系統和定制集成的高昂成本。雖然全球金融市場仍然強大和有彈性,但行業的需求已經變得更加復雜和規模化。僅對現有金融基礎設施進行逐步升級可能不足以跟上復雜性和變化速度的步伐。
因此,金融機構正在轉向使用分布式帳本技術等技術,因爲它具有現代化市場基礎設施並提供更自動化和成本效益模型的潛力。然而,行業參與者分別啓動了各自的數字資產計劃,選擇了不同的技術和供應商,這限制了互操作性。
系統之間互操作性的限制導致了市場碎片化,流動性因不兼容的基礎設施而在不同場所被困。將流動性持有在不同場所可能會增加資金和機會成本。此外,不同基礎設施的激增以及缺乏全球公認的數字資產和DLT相關的分類和標準,增加了採用成本,因爲金融機構需要投資和支持不同類型的技術。
爲了實現無縫的跨境交易並充分發揮DLT的價值,需要圍繞開放性和互操作性設計的合規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提供商還應了解與通證化金融資產的發行和轉讓相關的適用法律法規,以及在不同通證化結構下創建的產品的監管處理。
國際清算銀行最近的工作論文闡明了"金融互聯網"和"統一帳本"的願景,進一步支持了通證化及其在跨境支付和證券結算等應用中的作用。如果管理得當,開放和互聯的金融生態系統可以通過更好的金融流程整合來改善金融服務的獲取和效率。
盡管資產通證化的實驗和試點取得了良好進展,但缺乏適合金融機構用來執行數字資產交易的金融網路和技術基礎設施,限制了金融機構在商業規模上部署通證化資產的能力。因此,通證化資產的市場參與和二級交易機會相對於傳統市場仍然較低。
模型1:公共無許可區塊鏈
目前,公共無許可區塊鏈吸引了大量應用程序和用戶,因爲它們設計爲對所有方開放且可訪問。本質上,它們類似於互聯網,公共網路能夠以指數級速度增長,因爲參與網路前不需要批準。因此,公共無許可區塊鏈具有顯著的潛在網路效應。通過建立在共享和開放的基礎設施之上,開發人員可以利用現有的能力,而無需自己重建類似的基礎設施。
公共無許可網路最初並不是爲受監管的活動而設計的。它們本質上是自治和去中心化的。沒有法律實體對這些網路負責,也沒有關於性能和彈性的可執行服務級別協議,並且在交易處理方面缺乏確定性和保證。
由於缺乏明確的問責制、服務提供商的匿名性以及服務級別協議的缺失,這些網路在沒有額外的保護措施和控制的情況下,無法適用於受監管的金融機構。此外,關於此類區塊鏈使用的法律考量和一般指南也尚不明確。這些因素使得受監管的金融機構難以使用它們。
模型2:私有許可區塊鏈
一些金融機構已經確定,目前現有的公共無許可區塊鏈無法滿足其需求。因此,許多金融機構選擇建立獨立的私有許可網路及其生態系統。
這些私有許可網路包含技術特性,使其能夠根據適用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來實施規則、程序和智能合約。它們還被設計爲確保網路在面對惡意行爲時的彈性。
然而,私有和許可網路的增多,如果它們彼此之間無法互操作,可能會在長期內導致批發資金市場流動性的更大碎片化。如果不加以解決,碎片化將減少金融市場的網路效應,並可能爲市場參與者帶來摩擦,例如不可訪問性、由於流動性池的分離而增加的流動性要求,以及跨網路的價格套利。
模型3:公共許可區塊鏈
公共許可網路允許任何符合參與條件的實體參與,但參與者在網路上進行的活動類型受到限制。由金融機構爲金融服務行業運營的公共許可網路,可以實現開放和可訪問網路的優勢,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和擔憂。
這樣的網路將建立在與公共互聯網類似的開放性和可訪問性原則之上,但內置用於作爲價值交換網路的保護措施。例如,網路的管理規則可能僅限於受監管的金融機構成爲會員。交易可以通過隱私增強技術如零知識證明和同態加密來補充。盡管公共和許可網路的概念並不新鮮,但由受監管的金融機構大規模提供的此類網路尚無先例。
GL1倡議將探索和考慮各種網路模型,包括在相關監管要求背景下公共許可基礎設施的概念。例如,受監管的金融機構可以運營GL1的節點,GL1平台的參與者將接受了解你的客戶(KYC)檢查。
GL1倡議旨在促進開發一個共享層基礎設施,用於托管通證化金融資產和沿金融價值鏈的金融應用。
GL1的基礎設施將對資產類型無偏見;它將支持由網路用戶在不同司法管轄區和不同貨幣面額發行的通證化資產和通證化貨幣。這可以簡化處理流程,支持自動即時跨境資金轉帳,並基於預定義條件促進同時進行的外匯掉期和證券結算。
該基礎設施將由金融機構爲金融服務行業開發,並將作爲一個平台,提供以下功能:
GL1運營公司將作爲技術供應商和跨市場及司法管轄區的公共基礎設施提供商。爲了促進解決方案生態系統的發展,GL1還將支持受監管的金融機構在一個涵蓋以下內容的通用數字基礎設施上構建、運營和部署應用程序:
關鍵目標
爲了實現創建更高效的清算和結算解決方案的願景,並通過編程和組合特性解鎖新的商業模式,GL1倡議將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
a) 支持多功能網路的創建。
b) 使從支付、資本籌集到二級交易的各種應用得以部署。
c) 提供一個基礎設施,用於托管和執行涉及通證化資產的交易,通證化資產是價值或權利的數字表示,可電子轉移和存儲。通證化資產可以是跨資產類別的資產(如股票、固定收益、基金份額等)或貨幣(如商業銀行貨幣、中央銀行貨幣)。
d) 鼓勵制定和建立國際公認的通用原則、政策和標準,以確保在GL1上開發和爲其開發的通證化資產和應用程序在國際上和跨網路之間具有互操作性。
設計原則
爲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