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資金湧入比特幣 銀行業加速擁抱加密貨幣

加密行業迎來重大轉折點:機構入場與銀行業開放

比特幣正在獲得前所未有的機構認可和主流接納。一家知名電動車制造商最近大手筆購入15億美元比特幣,僅10天就獲得了8億美元的帳面收益,超過該公司多年來汽車業務的盈利。與此同時,一家專注於比特幣投資的公司再次通過可轉債募集了10.5億美元資金,用於繼續增持比特幣。該公司自去年以來已累計購入超7萬枚比特幣。

這種投資熱潮不僅反映了機構對比特幣作爲對沖通脹的"避風港"的認可,也彰顯了傳統金融業對加密貨幣日益開放的態度。這無疑爲加密貨幣未來獲得更廣泛接受鋪平了道路。

銀行業與加密企業:雙向開放,加速融合

長期以來,監管機構對加密市場的一大顧慮是缺乏可靠的托管方式。許多加密行業機構無法獲得完整的銀行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上市公司配置加密資產。然而,這一狀況在2020年發生了巨大轉變。

據統計,目前全球有35家銀行對加密行業持友好態度,並與加密原生企業開展實質性業務往來。其中11家位於美國,10家位於瑞士,其他則主要分布在英國、德國以及馬耳他等歐洲金融中心。這些銀行的資產中位數爲8.66億美元,其中6家總資產超過20億美元。

美國在加密銀行業方面的領先地位,不僅源於其長期以來對加密行業的持續探索,更與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去年頒布的一系列行政令密切相關。這些政策推動了加密原生企業與傳統銀行業的快速融合。

例如,OCC推出的支付特許狀(Payment Charters)使得一些知名加密企業可以將州級信托公司許可證升級爲國家信托銀行許可證。這不僅讓它們獲得了銀行資格,未來還可能直接接入联准会支付系統。同時,OCC還爲美國銀行業直接托管加密資產開闢了通道,甚至允許銀行未來使用公鏈和加密美元穩定幣作爲支付、清算及結算的基礎設施。

在這一背景下,不少銀行業巨頭已經入局或表達了積極態度。一家全球最大的托管銀行宣布將在2021年推出新的數字貨幣托管部門,爲用戶提供包括加密貨幣在內的數字資產交易服務。另一家大型銀行的高管則表示,該機構最終將不得不推出比特幣相關服務。

瑞士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加密友好型銀行集中地。早在2019年,瑞士金融監督管理局(FINMA)就開放了符合資質的加密企業申請銀行牌照,並允許傳統銀行參與其中。同年,FINMA批準了多家瑞士傳統大型銀行開展加密資產托管業務,並爲兩家專注於加密資產業務的機構頒發了銀行牌照。

在亞洲,新加坡的一家大型銀行率先推出了集數字資產發行、交易及托管於一體的平台,支持多種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之間的互兌服務。

比特幣成爲上市公司標配,機構紛紛入場緩解FOMO情緒

傳統大型銀行與加密銀行的持續融合爲企業入場奠定了基礎,而衆多上市公司配置比特幣則爲這一趨勢提供了更多動力。

據統計,目前已有19家北美和歐洲上市公司配置了比特幣。此外,還有一些"類ETF"基金扮演着中流砥柱的角色,管理着大量比特幣。這兩類機構合計持有的比特幣總量達到948,720枚,佔比特幣總量的4.747%。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大型加密貨幣基金的業務在2020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資產管理規模(AUM)翻了近50倍,截至2021年2月20日已達436.26億美元。

市場預期2021年將出現更多類似的基金競爭者。美國長期未獲批的比特幣ETF也有較大可能在今年推出,且可能採用更具競爭力的管理費率。

例如,一家新推出的比特幣信托基金年化管理費率僅爲1.75%,顯著低於現有主流產品。加拿大最近已有兩支比特幣ETF開始交易,其中首只ETF單日交易額達到1.65億美元,甚至吸引了中國知名基金經理的關注。

對於上市機構而言,這些新興的投資工具無疑提供了更多配置和套利比特幣的渠道。通過完全合規的證券市場參與比特幣投資,可能成爲上市機構更爲穩妥的選擇。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3
  • 分享
留言
0/400
薛定谔的FOMOvip
· 17小時前
搞大新闻 比特币起飞啦
回復0
丧钱喵vip
· 17小時前
哎呦 巨鲸又开始囤币了
回復0
薛定谔的老鼠仓vip
· 17小時前
来辣 梭哈才是硬道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