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beam上的NFT創新:跨鏈互操作與1:1藝術品引領新趨勢

NFT在Moonbeam上的創新應用:跨鏈互操作與1:1藝術品

隨着區塊鏈技術不斷發展,Moonbeam網路上的NFT應用場景也在持續拓展。用戶跨鏈訪問NFT以及1:1 NFT等新概念正在該領域掀起一波浪潮。Moonbeam正積極提升互連合約NFT的跨鏈互操作性,爲其他區塊鏈上的NFT使用創造了新機遇。

Moonbeam網路擁有一個多元化且活躍的生態系統,原生支持ERC-721和ERC-1155標準的NFT,可用於跨鏈互連智能合約。這意味着兼容以太坊的NFT無需跨鏈轉移即可在一個平台上展示和使用。這種靈活性將對NFT在遊戲、元宇宙、藝術收藏等多個領域的應用產生影響。

Moonbeam兼容以太坊並支持與以太坊之間的ERC-721 NFT跨鏈轉移。但隨着下一代用戶友好型應用的出現,這種跨鏈轉移可能不再必要,因爲新應用將解決碎片化的跨鏈功能和用戶體驗問題。

Moonbeam上的NFT市場

多個頭部多鏈NFT市場已經在Moonbeam上部署並試驗近期創新帶來的可能性,包括Treasureland、NFTrade、Tofu NFT、Moonbeans、Mintverse和Raresama等。

作爲一個可以訪問任何鏈上用戶和服務的跨鏈互連應用程序平台,Moonbeam爲NFT市場提供了理想的環境來觸達多個區塊鏈上的用戶。

某NFT市場的代表表示:"我們支持Moonbeam網路,因爲它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這爲Moonbeam上的NFT提供了長期發展潛力,尤其是對1:1 NFT而言。"

在Moonbeam上構建的項目看到了通過其跨鏈智能合約和集成的跨鏈通信功能所帶來的互操作性優勢。

某NFT交易平台的負責人表示:"我們堅信跨鏈和多鏈的未來,這也是Moonbeam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我們很高興能與Moonbeam開發團隊及其社區合作,爲其鏈上和收藏品創造價值,這將成爲未來成功的關鍵。"

Moonbeam正在將來自以太坊、Cosmos、波卡等生態系統的功能整合到一個平台,以解決當前用戶體驗碎片化的問題,實現真正的互操作性並爲下一代應用奠定基礎。提升用戶體驗是推動更廣泛採用的關鍵,而NFT領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某NFT市場負責人分享道:"我們的市場專注於1:1藝術,並由社區完全治理和策劃。新的收藏品必須通過持有者投票,會員認證也需要社區投票,甚至平台的新功能和發展方向也由社區和藝術家把控。"

另一家NFT交易平台的CEO表示:"我們的市場旨在提供熟悉且友好的用戶體驗。我們希望該領域的新用戶能夠輕鬆了解NFT並進行交易。跨鏈交易的簡便性是用戶體驗的關鍵。因此,我們與跨鏈基礎設施提供商合作,支持開發適當的NFT橋接功能。跨鏈NFT是未來發展方向,爲用戶提供了交互層,使他們能夠輕鬆使用這些NFT進行交易和互動。"

NFT新玩法:跨鏈與Moonbeam上的1:1 NFT藝術品

NFT的價值與應用

NFT存在於區塊鏈上,具有獨特標識以便區分。NFT是不可替代的,意味着兩個NFT不能相互交換。這種不可替代性催生了以收藏品爲中心的市場。

NFT以攝影、音樂、數字藝術、收藏品、1:1藝術、門票、會員資格、遊戲頭像和域名等形式出現。NFT可以包括自動生成藝術、原創藝術或一系列圖像(如收藏卡)。NFT創作者可以根據預期用途選擇鑄造方式、地點和數量。

NFT的價值源自社區需求和稀缺性。如同藝術品,稀有性使NFT持有變得極具價值。NFT還可以提供實用性,包括訪問需要token進入的社區、元宇宙和遊戲。NFT可用於投票、提供所有權證明等。在某些場景中,NFT還可作爲抵押品。

隨着Web3可能性不斷擴展,新的NFT用例將持續湧現。NFT可被投資者用作可交易的投資組合,並有助於分配版稅。NFT不僅可用於收集、交易和遊戲,還能防止欺詐,支持去中心化金融中的質押。

NFT項目的成功離不開社區的力量。NFT(特別是1:1 NFT藝術)正成爲傳統現實世界藝術社區和數字區塊鏈藝術之間的橋梁。隨着越來越多人了解和欣賞NFT的潛力,線上社區正將更多用戶引入Web3世界。

1:1 NFT的獨特價值

在鑄造NFT時,創作者可以選擇發行一個系列或單個/多個版本的藝術品。當單個藝術品只有一個版本時,這種NFT就是1:1 NFT。

獨特的1:1 NFT通常比整個系列中的單個NFT擁有更高的市場價值(由於其獨一無二性),這也推動了市場需求的增長。1:1 NFT備受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些NFT往往來自將自己的粉絲和社區帶入市場的藝術家,這不僅增加了市場需求和興趣,也證明了提供更熟悉的購買和交易體驗的重要性。此外,獨特的福利可能進一步促進1:1 NFT的發展,因爲有些NFT提供活動VIP特權或實體藝術品。

Moonbeam爲Web3中提供流動性的應用和項目的用戶友好型開發提供基礎設施,這延伸到了NFT領域。1:1 NFT模式正在改變該領域,並有潛力解決一系列問題,如藝術家如何在交易過程中獲得版稅,以及粉絲如何購買藝術品等。

在Moonbeam上,某NFT市場專注於爲用戶提供創作自由。他們一直致力於"從測試平台開始就開發功能齊全的產品,爲用戶創造一種簡單、輕鬆且令人興奮的體驗。"

該平台的代表表示:"爲此我們設計了包括多種NFT類別的創作功能,其中就包括1:1 NFT。這些獨特的NFT將受益於當前測試中的所有功能以及即將推出的新功能。我們的目標是支持所有形式的創作,讓用戶專注於他們的藝術、遊戲、品牌或其他願景。我們提供技術支持,讓他們能夠享受創作體驗。"

NFT新玩法:跨鏈與Moonbeam上的1:1 NFT藝術品

Moonbeam上的藝術家

盡管1:1 NFT數量較少,但它們正將社區作爲"粉絲"旅程的一部分引入Web3。這是一種協作體驗,彌合了藝術界和支持藝術的羣體之間的鴻溝。Angela Pencheva與Moonbeam生態系統合作,在某NFT市場鑄造並在其他平台展示作品,就是這一過程的典型案例。

Angela Pencheva是一名藝術家、NFT創作者和設計師,正在創作她在Moonbeam上的首個1:1 NFT項目。Pencheva居住在保加利亞索菲亞,在擔任UI/UX設計師時接到了參與NFT項目的邀請,這最終幫助她的作品出現在兩個成功的NFT項目中。

傳統藝術家正通過1:1 NFT將他們的社區遷移到Web3領域。從這個角度來看,隨着更多用戶開通加密貨幣錢包並使用這些貨幣進行交易,1:1 NFT很可能促進更廣泛的區塊鏈技術採用。

"隨着NFT世界越來越注重實用性——這對藝術家來說往往是一個挑戰,"某NFT平台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爲平台上的NFT提供長期支持以及未來與元宇宙的集成。這樣,我們可以提供實用性,讓藝術家們安心專注於創作藝術品、釋放創意並講述他們的故事。"

對NFT領域感興趣的藝術家可以在從Web2向Web3過渡時與Moonbeam團隊或在其生態系統中擁有構建在線社區、鑄造NFT和使用相關工具(如Discord、Telegram等)經驗的市場合作。

盡管學習專業術語、鑄造過程、gas費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設置錢包等方面具有挑戰性,Pencheva仍認爲進入NFT領域是她職業生涯中發生的最棒的事情。進入該領域最大的困難是以藝術家身分跨越藝術世界和數字區塊鏈世界之間的鴻溝。

實體藝術及其粉絲進入數字領域標志着人們使用NFT方式的轉變,以及NFT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NFT的焦點不再僅僅是通過買賣簡單的數字圖片和隨機生成藝術品來獲取短期利益,而更多地關注這些作品的質量以及藝術家的真實性。

在Moonbeam上構建

Moonbeam在幫助Pencheva過渡到Web3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她自行研究並決定想在哪個Layer 1區塊鏈上構建後,Moonbeam團隊立即着手協助她。據Pencheva所述,正是獨特的互連合約策略最終促使她選擇Moonbeam平台。

"作爲一名藝術家,我看到Web3領域有這麼多鏈正在開發,所以不想將自己的NFT局限於單一的Layer 1鏈上。但有了互連合約的協助,我可以大大降低選擇NFT發布位置的風險,因爲只要它們在Moonbeam上,就可以與其他鏈交互,"Pencheva說道。

Moonbeam生態系統以及Dotsama整體社區氛圍也吸引了Pencheva。她解釋道:"每個人對我都非常開放和支持,都願意提供幫助,這對像我這樣剛進入這個領域的新人來說再好不過了。"

Moonbeam繼續通過跨鏈互連合約以及NFT、去中心化和社區等Web3概念的實際應用來支持生態系統發展。構建用戶友好的應用將繼續簡化區塊鏈間的互操作性,並通過1:1 NFT促進區塊鏈技術(包括在藝術界)的大規模採用。

NFT新玩法:跨鏈與Moonbeam上的1:1 NFT藝術品

ETH5.6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假装在认真vip
· 11小時前
啊对啊对 NFT又在搞新花样
回復0
StableGeniusvip
· 11小時前
实际上只是另一个试图追赶NFT热潮的L1...说实话,这里没有什么创新。
查看原文回復0
地下室成分党vip
· 11小時前
不缺月光了!
回復0
Hodl熊本熊vip
· 11小時前
根据数据模型跑了一下 这个跨链互操作确实香惨了~
回復0
WagmiWarriorvip
· 12小時前
NFT又开始玩新把戏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