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鏈下攻擊威脅加劇 加密富豪遭遇現實綁架
鏈下攻擊:區塊鏈世界的新威脅
在區塊鏈領域,我們常常關注鏈上攻擊、智能合約漏洞等技術層面的風險,但近期的一些事件提醒我們,威脅已經蔓延到了現實世界。
最近,一位加密貨幣億萬富翁在法庭上回顧了他去年遭遇的一起綁架未遂案。犯罪分子通過GPS跟蹤、僞造證件等手段掌握了他的行蹤,並在他上樓時試圖用袋子套住他的頭部實施綁架。幸運的是,這位富翁成功反抗並逃脫了。
隨着加密資產價值不斷漲,針對加密用戶的現實世界攻擊也越來越頻繁。本文將深入分析這類攻擊的手法、回顧典型案例、探討背後的犯罪鏈條,並提出一些實用的防範建議。
扳手攻擊的概念
"扳手攻擊"這個術語源自一幅網路漫畫,描繪了攻擊者不用高深技術,僅憑一把5美元的扳手就能迫使受害者交出密碼的場景。這種攻擊方式不依賴技術手段,而是通過威脅、勒索甚至綁架等物理方式來迫使受害者交出密碼或資產。
近期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針對加密用戶的綁架案件頻發,受害者包括項目核心成員、意見領袖和普通用戶。
5月初,法國警方成功解救了一位加密貨幣富豪的父親。綁匪索要巨額贖金,並殘忍地切斷了受害者的手指以向家屬施壓。
1月,某硬體錢包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及其妻子在家中遭到武裝襲擊。綁匪同樣採取了切斷手指並錄像的手段,要求支付100枚比特幣。
6月初,一名擁有法國和摩洛哥雙重國籍的男子在丹吉爾被捕,他被懷疑策劃了多起針對法國加密貨幣企業家的綁架案。
在紐約,一位意大利籍加密投資者被誘騙至一處別墅,遭到長達三周的囚禁和折磨。犯罪團夥使用電鋸、電擊裝置等工具進行威脅,甚至將他懸掛在高樓頂層,逼迫其交出錢包私鑰。
5月中旬,某加密貨幣交易平台聯合創始人的女兒和年幼孫子在巴黎街頭險些被強行帶走。幸好路人及時intervene,才避免了悲劇發生。
這些案例表明,與鏈上攻擊相比,現實世界的暴力威脅更加直接、高效,且實施門檻較低。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參與此類犯罪的人年齡較輕,多爲16至23歲,具備基本的加密貨幣知識。
除了公開報道的案件,安全團隊在整理用戶反饋時也發現,部分用戶在線下交易時遭遇控制或脅迫,導致資產損失。
此外,還存在一些未升級爲肢體暴力的"非暴力脅迫"事件,如攻擊者通過掌握受害者的隱私信息進行威脅。這類情況雖然未造成直接傷害,但已觸及人身安全邊界,是否應歸類爲"扳手攻擊"尚需進一步討論。
需要強調的是,已披露的案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許多受害者出於各種考慮選擇沉默,這也使得鏈下攻擊的真實規模難以準確評估。
犯罪鏈條分析
根據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的分析和多起典型案件,我們可以總結出扳手攻擊的犯罪鏈條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信息鎖定 攻擊者通常從鏈上信息入手,結合交易行爲、標籤數據等,初步評估目標資產規模。同時,社交媒體信息也是重要的情報來源。
現實定位與接觸 確定目標身分後,攻擊者會嘗試獲取其現實身分信息,包括居住地、常去地點等。常見手段包括社交平台誘導、公開資料反查、數據泄露反向搜索等。
暴力威脅與勒索 一旦控制目標,攻擊者往往採用暴力手段,迫使其交出錢包私鑰、助記詞等信息。常見方式包括身體傷害、脅迫轉帳、威脅親屬等。
洗錢與資金轉移 獲得私鑰後,攻擊者通常會迅速轉移資產,使用混幣器、不合規交易所或OTC渠道進行洗錢和變現。部分攻擊者具備區塊鏈技術背景,會採取復雜的資金流轉路徑以規避追蹤。
應對措施
面對扳手攻擊,傳統的多簽錢包或分散助記詞等方法在極端情況下可能並不實用。更穩妥的策略是"有得給,且損失可控":
結語
隨着加密行業的發展,KYC和AML制度在提升金融透明度、防控非法資金流動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執行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在數據安全與用戶隱私方面。
建議在傳統KYC流程基礎上,引入動態風險識別系統,減少不必要的信息收集,降低數據泄露風險。同時,平台可以接入專業的反洗錢與追蹤系統,從源頭提升風控能力。此外,加強數據安全能力建設同樣重要,可以通過專業的安全測試服務,全面評估敏感數據的暴露路徑與風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