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張朝陽陸川談AI:人才能思考問題ChatGPT只能完成重複工作
**來源:**雷遞
6月14日《星空下的對話》再度開啟,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與導演、編劇、製片人陸川展開跨界對話。
二十多年老友重聚,帶來了一場充滿生活樂趣的沉浸式內容直播。
張朝陽提倡“要吃新鮮的食物,人也會變得新鮮起來;要自己動手做飯,少鹽、少油”,保持自立自主的生活方式。陸川也表示,“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人,不需要復雜食材。”
《星空下的對話》始於2022年夏,由張朝陽發起,邀請行業領袖和跨界先鋒一起交流人生觀價值觀、探討熱門話題和行業發展,啟迪年輕一代感知時代變化與知識洗禮。 2022年8月,張朝陽還曾對話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談宇宙、談焦慮、談創業、談退休、談人生。
此次《星空下的活動》是首次跨界電影領域的一次創新嘗試,由搜狐視頻APP全程直播,延續以往“流行露營文化+深度對話”形式,呈現出一場觀點碰撞、金句迭出的視覺與思想盛宴。
以下為張朝陽、陸川對談主要觀點:
談人生路徑:堅持物理&電影,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回顧人生最初路徑,張朝陽由物理學博士轉到互聯網創業。
張朝陽回憶,“互聯網是所有半路出家的人搞起來的,1994年還沒有互聯網,我們是第一代人,我在MIT好多計算機系的同學反倒沒有看到互聯網的到來。”而互聯網是研究自然科學的人做出來的。
當時Tim Berners-Lee在歐洲核子對撞計算機中心,他希望核子對撞機撞出新的數據被全世界共享,於是發明了HTML超鏈語言。之後,網景公司做出了瀏覽器Netscape,互聯網在全世界用起來了。
陸川自詡為“半路出家的電影人”,他大學畢業後進入749局工作,可以說電影《749局》一部紀念他那代人青春的電影。然而《749局》製作過程遭遇疫情衝擊和行業波浪,“這三年非常漫長,像一輩子一樣,我們一直在等待重新激活。非常感謝所有堅持的人,讓這個電影活下來了。”
陸川對電影的熱愛要追溯到初看《紅高粱》時的震撼,“如洪水猛獸一般衝擊著,去跟萬千觀眾握手擁抱,那種感覺讓我覺得必須幹這活兒!”
張朝陽創業近三十年後又重拾物理,以“物理老師”角色屢次出圈刷新公眾認知。他表示,“所謂熱愛可抵歲月之漫長”,這句話正是他們二人內心的真實寫照。一個公式,張朝陽推導一遍就不會忘記;一部電影,陸川能記住所有的鏡頭剪輯順序。
談創業選擇:嘗試互聯網內容創業,做到極致就是專家
人這一生怎麼過才有意義?
對此,張朝陽重申,人是有精神的動物,不只為了生存,更要有責任,所以一定要早點樹立價值觀。而價值觀的樹立離不開職業選擇。
陸川回憶自己從電影學院畢業時,電影行業機會少,畢業即失業,他度過了三年沒有工作的掙扎時期,最終還是選擇繼續自己喜歡的電影專業。
張朝陽指出,互聯網正在各個領域顛覆傳統,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不要氣餒,可以嘗試互聯網創業,做個體職業者,堅持在某個領域裡學習,做到極致就能成為專家。
陸川也分享了自己對內容創業的態度,他關注的互聯網自媒體是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很多年輕博主給他帶來了新鮮的知識。
“如果堅持做內容輸出,其實你與內容之間是互動的,它會讓你變成更好的人,你也能感覺到內容在潛移默化地校正你。”
互聯網創業離不開創新,而創新是人類社會的動能。以淄博燒烤、貴州“村超”為例,張朝陽和陸川認同“優秀來自民間”的理念,相信創造性的來源是不可計劃的、不可琢磨的,像市場看不見的手一樣,要尊重個人的能動性,將內心的召喚和想像力發揮出來。
談科幻電影:科技實現了過去很多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聊到上世紀90年代的電影,張朝陽與陸川對《肖申克的救贖》《教父》《死亡詩社》《現代啟示錄》《飛越瘋人院》《亡命天涯》《回到未來》等經典之作如數家珍,張朝陽更對《未來世界》的精彩片段娓娓道來。
對於近年持續火爆的科幻電影題材,張朝陽表示,以前看科幻電影總覺得不可能,現在隨著科技進步,很多奇妙暢想已經實現了,其中包括引力彈弓。 “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是1977年發射,按第二宇宙速度飛出太陽系的時候速度為零,用木星的引力彈弓產生加速度,以每秒鐘十幾公里的速度遠離我們,現在距離我們220億公里,已經離開了太陽系。”他感慨道,科技的發達程度,已經讓我們分不清是科幻還是科技了。
說到科幻電影,陸川導演說明《749局》是一部科幻題材,他在直播中“鮮”劇透一個細節。當時749局一個分支機構在研究人的超能力,2013年在美國《現代物理》發表了一篇論文,大意是講人體的特異功能可以讓物質穿越空間,詳細論述怎麼試驗、結果是什麼。這篇論文會在電影中出現。
談AI效應:ChatGPT第一個衝擊最大的是內容創作
張朝陽表示,ChatGPT大數據模型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但不可能取代人類大腦,它是學習人類所有知識然後模仿出所有組合,是鸚鵡學舌思維。 “只有人類才能真正思考問題,去推導問題,ChatGPT完成的是重複工作。”
身為電影人的陸川也在關注AI,他觀察到AI“消滅”了很多崗位,他有個朋友開遊戲公司,其原畫設計部門從48人銳減到2人。
“AI會幫助有想像力的人更直接地接觸想像力的核心,降低了真正有想像力的人的工作門檻,但抬高了重複性勞動工作者的就業門檻。”
那麼,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電影創作和製作?
陸川已經開始了探索之路,他嘗試用Midjourney創作電影海報,從綠草茵茵到冰河世界只需要16秒;同時會利用ChatGPT輔助完成一些舞台設計、人物設定、劇本寫作的工作。
張朝陽表示,“ChatGPT第一個衝擊最大的是內容創作領域,無論從影像內容還是圖片內容,未來搜狐新聞客戶端的摘要都將是ChatGPT來寫。這是非常偉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