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由無界AI工俱生成
高考成績馬上放榜,考生們忙著填報誌願,而各大高校也在加緊招生宣傳。
近日,由北大拍攝的《一塊石頭》短片在網上引發大量討論。該片提出了一個大家都很關切的話題:有了AI,大學還有存在的必要么?
在AIGC走紅的當下,北大的這個短片很會抓熱點。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正如劇中所展示的,目前所有的書籍都掃描到數據庫,AI讀過的書,一個教授幾輩子也讀不完。 AI知道的知識,也比任何老師都要多。在校園裡,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AR設備和名家大師直接對話。任何問題,只要提問,答案就會自動生成。如果獲取知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輕鬆完成,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考大學,讀大學呢?
劇中的教授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讓學生仔細研讀古本《金石錄》後做課堂報告,看看這本書和AI數據庫的書有什麼不同。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小心將咖啡灑在書上。教授看到後說:看到後的書才會留下思想的痕跡,灑在書上的咖啡是思考的漣漪。
AI能夠將書籍內容全部掃描進數據庫,但無法將每一個人做過的筆記批註掃描進數據庫。而這些批註就是人的思想傳承,推動人類向前進步。
該劇引發人們對AI的討論,圍繞的要點包括:
1、知識是知識,思想是思想。 AI只是數據庫,不會思考。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格,延續和拓展人類的思想。 2、擁抱變化,知識傳播的載體,從古至今經歷了石頭、竹簡、紙、電子書等不同形式。形式不斷變化,人類的思想也在不斷延伸。 3、AI有智能,文化有傳承。知識無處不在,不代表就是你的,讀過品過、思考過、記過,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 4、AI永遠只能讓人知道已知的,未知都是人創造發現的,如果只是獲取,而沒有思考,沒有想法的碰撞,知識機會陷入停滯和倒退。
1、知識是知識,思想是思想。 AI只是數據庫,不會思考。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格,延續和拓展人類的思想。
2、擁抱變化,知識傳播的載體,從古至今經歷了石頭、竹簡、紙、電子書等不同形式。形式不斷變化,人類的思想也在不斷延伸。
3、AI有智能,文化有傳承。知識無處不在,不代表就是你的,讀過品過、思考過、記過,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考。
4、AI永遠只能讓人知道已知的,未知都是人創造發現的,如果只是獲取,而沒有思考,沒有想法的碰撞,知識機會陷入停滯和倒退。
這些討論很有價值,但別忘了,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不讀大學只能送外賣,而讀了大學可以選擇去不去送外賣。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視頻,街頭採訪了一些學生,問他們: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和1個億,你選擇哪個?
所有的學生都選擇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因為他們覺得,好大學畢業可以找到好工作,金錢是要靠努力獲得的,而有1個億也上不了清華北大。
這些學生未經世事,對未來的暢想很美好。他們不知道,中國14億人口,能拿出1億現金的只有20萬左右。
遭受社會“毒打”的成年人就很現實,正如葛優在一部電影中展現的那樣,記者問如果有100萬願意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嗎,葛優說願意。 1個億呢,也願意,10個億也都捐了。而當被問有一輛車會捐嗎,葛優說不捐,因為自己真的有一輛車。
所以,在幾乎所有領域都在被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顛覆的當下,多一點現實,少一些焦慮。
14279 熱度
23725 熱度
107913 熱度
1536 熱度
18125 熱度
有了AI,讀大學還有用嗎?
高考成績馬上放榜,考生們忙著填報誌願,而各大高校也在加緊招生宣傳。
近日,由北大拍攝的《一塊石頭》短片在網上引發大量討論。該片提出了一個大家都很關切的話題:有了AI,大學還有存在的必要么?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小心將咖啡灑在書上。教授看到後說:看到後的書才會留下思想的痕跡,灑在書上的咖啡是思考的漣漪。
AI能夠將書籍內容全部掃描進數據庫,但無法將每一個人做過的筆記批註掃描進數據庫。而這些批註就是人的思想傳承,推動人類向前進步。
這些討論很有價值,但別忘了,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不讀大學只能送外賣,而讀了大學可以選擇去不去送外賣。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視頻,街頭採訪了一些學生,問他們: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和1個億,你選擇哪個?
所有的學生都選擇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因為他們覺得,好大學畢業可以找到好工作,金錢是要靠努力獲得的,而有1個億也上不了清華北大。
遭受社會“毒打”的成年人就很現實,正如葛優在一部電影中展現的那樣,記者問如果有100萬願意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嗎,葛優說願意。 1個億呢,也願意,10個億也都捐了。而當被問有一輛車會捐嗎,葛優說不捐,因為自己真的有一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