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n火箭队

在金融市場的復雜生態中,有一類交易者的行爲模式令人既同情又無可奈何。他們注視着不斷擴大的虧損,手指懸在平倉按鈕上卻遲遲不敢按下,心中不斷自我安慰:"再等一會兒,市場肯定會反彈"。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他們眼睜睜地看着虧損從3%攀升到10%,然後是20%,直到帳戶瀕臨爆倉的邊緣,才追悔莫及。
這種'死扛不止損'的行爲,表面上看是不願意認輸,但實際上卻把交易變成了與市場對抗的賭博遊戲。然而,市場是無情的,它不會因爲交易者的固執而改變走勢。
陷入'死扛不止損'困境的交易者,通常都落入了一個認知陷阱:認爲'帳面虧損不等於真正虧損'。他們總是抱着僥幸心理,認爲'只要不平倉,虧損就只是數字,總有一天能夠回本'。殊不知,交易的本質是一場概率遊戲,而非'堅持就能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有一位股票投資者的經歷頗具警示意義。他以40元買入某只股票,當股價跌至35元時,他認爲這只是'正常回調'。跌到30元時,他安慰自己這是'價值投資,需要長期持有'。當股價跌至20元時,他已經麻木不仁。最終,當股價跌破10元被強制平倉時,他才驚覺三年時間不僅虧光了本金,還錯過了無數次止損和重新布局的機會。
這種認知誤區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模糊了'暫時性浮虧'和'永久性損失'之間的界限。市場不會因爲交易者沒有平倉就突然改變走勢,就像暴雨不會因爲行人沒帶傘就停止傾盆。拒絕止損,本質上是拒絕接受現實,試圖通過拖延來逃避問題,但
查看原文這種'死扛不止損'的行爲,表面上看是不願意認輸,但實際上卻把交易變成了與市場對抗的賭博遊戲。然而,市場是無情的,它不會因爲交易者的固執而改變走勢。
陷入'死扛不止損'困境的交易者,通常都落入了一個認知陷阱:認爲'帳面虧損不等於真正虧損'。他們總是抱着僥幸心理,認爲'只要不平倉,虧損就只是數字,總有一天能夠回本'。殊不知,交易的本質是一場概率遊戲,而非'堅持就能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有一位股票投資者的經歷頗具警示意義。他以40元買入某只股票,當股價跌至35元時,他認爲這只是'正常回調'。跌到30元時,他安慰自己這是'價值投資,需要長期持有'。當股價跌至20元時,他已經麻木不仁。最終,當股價跌破10元被強制平倉時,他才驚覺三年時間不僅虧光了本金,還錯過了無數次止損和重新布局的機會。
這種認知誤區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模糊了'暫時性浮虧'和'永久性損失'之間的界限。市場不會因爲交易者沒有平倉就突然改變走勢,就像暴雨不會因爲行人沒帶傘就停止傾盆。拒絕止損,本質上是拒絕接受現實,試圖通過拖延來逃避問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