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期里,先锋们吃到大肉,普通人还能喝到肉汤,分配虽然不合理,二八开甚至一九开,但其中2或者1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而且前几年房价在账面上呢也一直是上涨的,很多买房早的6070后们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对分配的怨言并不大。但在经济新常态之后,高位接盘楼市的90、00后们成为了社会舆论的主流,叠加上这两年普通人的工资增速骤降,也造成了如今分配类的评论往往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但如果我们就分配进行细化的讨论,比如目前的分配模式里到底谁拿了大头,是政府还是企业?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结构在近几年有什幺变化吗?哪些地方还有可以向居民倾斜的空间?这些。真正能搞清楚我国分配到底是怎幺回事的问题,那其实大部分人并不清楚,那本期视频up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我国目前的分配现状,在了解了分配的基础上,在谈一谈国内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核心原因。今年开年后,来自去年9月的刺激情绪逐渐回归平淡,居民物价指数呢重新回归通缩的螺旋。我们把1月和2月的居民物价数据合计来纵向的对比会发现,今年的1月的2月居民物价数据环比结好于防控放开后的2023年,大幅的弱于去年。虽然宏观层面的一季度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呢表现的都还不错,但这背后其实是建立在从去年9月后政府端开启了大放水之上。与宏观经济层面上的增长矛盾的是,根据经典的经济学定率奥肯定率,GDP每增长1%,失业率应该是下降0.5%的,但一季度在GDP超预期的增长5.4%的背景下,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呢,却同样来到了5.4%的高位。这意味着放水带来的经济增长依旧没有汇集到居民身上。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里,在这几年真正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其实一直是出口。2024年。我国出口总额为25.45万亿,同比增长了7.1%,贸易顺差为7.06万亿,同比扩大了13.6%,均创下了剔除2022年特殊时期以来的新高。从海外赚取的天量钞票呢,帮助我国经济还算平稳的度过了这几年房地产挤泡沫造成的信贷销售危机,以及那些卖房卖资产换汇跑路的外国人和中国人带来的货币销售危机。但自从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政策迅猛的加速,商人思维下的懂王呢选择把贸易关税战直接拉满。虽然我们目前对美直接出口的额度占总出口不到15%,但计算上从东南亚和墨西哥转出口到美国的商品的话,我们对美的出口实际还是在20%以上。懂王为了遏制我们的转出口路径,也给越南、印度和墨西哥这些我们主要的转出口中间国加了很高的关税,虽然后面迫于压力统一减到了10%,但这波关税明摆着要围堵我国20%以上的出口贸易额。不论这次的关税战最终会如何落地,我们也应该看清了,全球极右E保守势力根本不会顾及经济基本面和国内居民物价的通胀,为了遏制中国,可以用出伤敌1000,自损800的招数,国际关系的理性时代呢?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呢?美国已经选择了以我为主,那未来的欧洲也很有可能集体右转,变成美国的翻版,而我们作为卖商品的全球工厂最大。它的消费国呢,就是不买你的东西,短时间内单靠发展小客户还不足以支撑巨大的贸易空白,既然逆全球化的脱钩断炼呢不可避免,极度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也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剩下的两架马车里,投资的左腿房地产还在等待企稳阶段,右腿基建呢也面临渐五可见的窘境。于是乎,高层终于把目光转向了一直以来躲在角落里不被重视的消费。今年3月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提振消费列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工作任务,这是消费历史上首次超过科技、教育和改革荣能榜首。对购买汽车、家电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的补贴呢,也从去年的1500亿翻倍到了今年的3000亿。但尽管国家层面呢,已经拿出了远超往年,直喊集镇内需提升消费口号,在今年给到居民部门真金白银大额补贴的诚意,但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目前的资产价格还是上不来,消费层面的增长呢,完全依靠刺激而不是内。贷的消费动能底层人民在未来收入较悲观的预期下,依旧在去杠杆,具体的表现就是减少新增借款,剔除不必要的消费,提前偿还银行之前的贷款。大家都知道现在全球都是5毛印钞,新增货币大多依靠的是信用,国家依靠国家信用发行国债和地方债,统称利率债,企业依靠企业的信用发行用公司债上市,企业呢,还可以在股市上增发股票再融资,这些债务呢,统称为信用债,而居民呢,则可以依靠信用向银行借到房贷、消费贷。那目前呢,我国除了政府在框框的借钱之外,企业和居民都不借了,那不仅不借,还在提前还款,优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以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那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借来的钱,最终的流向还是居民个人,但消费的终端居民目前面临两个主要限制消费的原因,一个是居民的资产,那要知道我国居民80%的资产是房子,而这两年房价的持续下跌让大家的账面资产在持续的缩水。前几年。高层就已经明确了先利后破的发展路径,那破的就是以房地产为支柱的低度经济,那意思就很明显了,房地产只要不爆雷,不引发出系统性的危机,那就由他去。那这种想法是前几年来一直的思路,我们也能看到,在前两年房价快速下跌的时期里,放松限制的政策像挤压高一样的出台,是不能一口气把利好政策拉满吗?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但因为去年三季度的经济呢,实在是过于低迷,所以从去年9月后,我们把房地产的定位往上擡了一个档,不能完全的由它去了,要以稳为主,不要再出现大跌了,不然对提振消费的阻力太大。但我国的房地产目前不论是经济的周期,还是人口周期,亦或者是城市发展的周期,都很明显,到了下行的周期里,前几年房价的几次大涨,已经让大量追涨杀跌的居民呢,加了30年的杠杆进场,而这些债务杠杆呢,其实就是向明天借钱,如果通胀不出现,工资不增长,那明天可以消费的钱只会减少,而债务杠杆的消除呢,只能靠时间去消化。而且我国的房贷很多都是30年的,那时间的作用一时半会儿也发挥不出来。所以我国经济如何破局,消费如何支棱起来,分析来分析去,其实只有一个破局的方向,那就是拉动居民工资增长,进而带动经济离开通缩螺旋,重新回到通胀。这种工资增长带来的通胀是良性的,只要物价会持续的上涨,钱会变毛的预期呢,会重回居民的内心。目前压制经济的因素,那比如说停止借贷和提前还贷,房贷占比过高,金融压制消费、企业投资暂停、选择持有现金或者换汇跑路等等一系列看起来已经无解的症结呢,都会迎刃而解,一通百通。但就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来看,依靠做大蛋糕拉动居民收入的老模式难度很大,阻力呢,也很大,而学习欧美直接给居民发钱,只会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带来的通胀也很有可能呢,是无法持续的短期恶性通胀。那目前唯一可以做的行之有效的动作,那就是调节切蛋糕的。分配比例一般的文章呢,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们要更深入的去探讨我国分配的发展历史,以及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哪里可以有改革的空间?那在这之前呢,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小伙伴妙界雾化点阵润眼仪,这款润眼仪呢及雾化点阵、热敷、按摩四合一,能帮我及时放松干涩瘙痒的眼睛,平时对着密密麻麻的字呢,看久了总觉得眼干,我就会用它好好滋润,它的雾化出雾量大,水汽细腻,配上整面的热敷,一边促进血液循环,一边加速眼泪和油脂的分泌,一轮下来呢,我的眼睛就又变回了润润的状态了。大家要想早起消肿去红血丝呢,也可以试试忘你家冷水冰敷非常有效。关注我的小伙伴呢,可能和我一样常年混迹黑眼圈,但用眼过度呢?别揉,揉就过去了,先不说咱成年了,视力也会跟着下降,未来要是演化成干眼症和青光眼,那可就太遭罪了。现在就可以让14颗按摩头按一按,点阵揉按眼周的所有穴位,太阳穴那边呢,还有单独的气囊深入放松,就像自己手动做了套眼保健操,休息时呢。在脸上蓝牙配点小曲,按完眼前一亮,连脑袋呢也清醒了。五种模式满足,上班、宅家、出差、旅游,静音,不少人续航还持久,小小一个在身边也方便,这比起囤蒸汽眼罩呢,可要划算得多,有需出评论,一年质保保价呢,还送运费险,趁母亲节送长辈用也合适。好了,我们回到重点,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多年里呢,居民收入也曾经有过高光时刻,1978年,居民收入的占比为51.6%,到了1991年最高点的时候,已经达到了67.5%,而同时间段里呢,企业和政府的收入份额都出现了下滑,原因也很简单,改开之前呢,我国一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经济之下,农产品的价格和工人的工资长期被压制,但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让我国明确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模式,大量的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相应的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也就出现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支付的劳动报酬增加成。城镇职工的工资呢,迅速提高,而且这个时间段里呢,我国放开了对农产品价格的管制,逐步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也让农村居民的收入被迅速的提高,总之这十多年里,我国居民收入份额快速的提升,居民部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应该是建国以来最强的时期。可惜好景不长,2000年前后呢,我国经济发生了两个比较重大的转折,一个是企业端的崛起。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进入全球贸易链,正式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出口企业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为发达国家输出中低端制造业产品,政券外汇,当时生意非趁好做,出口产业迅速扩张,其投资回报率非常高,超高的投资回报呢,也让企业更注重资本的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在分配中倾向于将更多的收益用于再投资和资本的积累,而非提高劳动者的报酬,自此,企业的资本积累速度开始快于居民报酬的增长速度。而且随着后续竞争。逐渐的加剧,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维持利润,而我国的人呢,从来没有缺过,再加上2000年前后呢,大量的农民工开始进城打工,十多年里,农民工的数量以平均每年5.8%的速度增长,你不干,有了士人干,这句话呢,就是源自于那个时间点。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最容易控制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自此国内制造业劳动报酬占比的持续下降出现了。而第二个转折呢,则是来自于政府。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住房基本都是通过分配的方式去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这导致了房地产对于国企和政府来说是个纯支出的事情,只消费资源,不产生经济成果,这种赔钱买卖的让发展房地产对于政府来说是没什幺动力的。到了80年代,城镇居民人均的住房面积甚至低于解放初的水平,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提振经济呢,需要出口转向内需来支持,于是乎,房地产这个钻石王老五呢,就这幺被盯上了。1998年7月,房改政策出台,在我国延续了5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彻底结束,商品房时代拉开序幕。紧接着组合拳接连打出,1996年房贷制度出台,30年的按揭杠杆启动,2001年住房分配货币化,2001年允许房企上市,允许期房预售,2002年土地招拍挂制度确立,土地财政呢开始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这一波的大招连拍能用4年的时间,直接让我们国家的商品房市场实现了出生及成年的转变,房地产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维持在15%左右,年均对GDP拉动1.2个百分点,政府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明显提高。但这种飞速增长的地租经济和政府储蓄率的背后呢?其实是政府从居民部门获取的收入,居民为了房子拿出了自己的存款,并且通过房贷预知了未来的收入,最终实现了信贷货币的大量诞生,以及国民经济的飞跃式的增长。但政府呢?跟企业不同,企业赚了钱。以后生意好就扩大再生产,生意不好就藏着掖着,很少会进行第二次分配,也就是再分配。但政府通过土地和税收赚的钱,除了维持日常运营之外,更多的其实进行了再分配。但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更偏重于基础设施等公共投资,进而反哺地租、经济配套的增加和新城的不断扩建,让土地价格呢可以不断的提升,但相应的,原本应该补给居民端的公共服务和民生支出却一直相对不足。具象来看呢,就是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政府从居民部门获取的大政收入呢,并未充分的用于提高居民福利和减轻居民的支出负担,而且在对企业和居民的再分配上也存在明显的偏向,政府的再分配对工业企业倾斜严重,近十年里,我国消费税和增值税总额约100万亿元,而且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呢,就约有24万亿元。而且从土地费用来看,工业用地的价格。一直显着低于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截止2024年,工业用地的挂牌均价约为267元每平方米,而住宅用地约为3168元每平方米。同样的土地,因为使用性质的不同,让地方政府实现了从老百姓的住房消费中征税来补贴工业生产。而且不同的企业之间赚钱的能力呢,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以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类企业呢,在2020年之前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但这些企业所需要的员工并不多,虽然有很多高薪的岗位,但形成规模,最终的结果呢,就是吸纳了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薪酬涨幅呢被压制,而时间来到了现在,地租经济呢,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再投入基建的收益呢?只能是越来越小,政府的再分配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刻,想要让消费代替房地产成为支持经济的支柱,那就必须提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再分配比例。但是美国和日本都是通过再分。分配实现了居民的初次收入占比到可支配收入占比10%以上的提升,主要的途径呢,就是政府的收入大量的投入社保、医疗和教育等领域,减少居民养老、看病、上学的经济压力,也只有这种方法才能逐渐逆转我国老百姓不敢花的储蓄经理,进而真正让我国结束高储蓄,步入消费大国。其次,企业部门也要有所转变,当经济增长的果实更多的停留在企业账上,而非进入居民腰包时,即便GDP高速增长,消费的增长也会非常的缓慢,让企业主动给劳动者多分企业的难度很大。胖东来这类企业呢,还是异类中的异类,只有政府端才能强制企业提高再分配的额度。我觉得首先的第一步呢,就是要真正落实劳动法,那其实这几年的很多动作我们的决策层已经在做了,比如政府端发放的各种购物补贴,其实就是政府向居民的一种转移支付,而对金融类公司的严查和信薪也在近几年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对。对互联网公司有过想法,但最后呢,碍于激起了恐慌,暂时放弃,对各类上市企业增加分红的要求呢,也在相继出台。这两年股市里的现金分红已经明显增多了,而大小都的取消,节假日的增多也正在逐步实现。可以看到政府已经在近两年开始有意的去调整再分配的倾向了,除了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补贴给居民之外,也在改变偏向企业的历史态度,只是整体的力度还不大,叠加上了经济的下行,让居民部门体感并不明显。但我们要知道,纠正收入分配失衡对消费的压制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多年来形成的经济失衡和分配不公,需要的是完全重构经济和财政的体系,那这个改革的难度不可谓不大,需要给我国的政府一点时间和一点耐心,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更给力的政策出现!

ETH0.65%
BTC0.5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