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联合推广任务上线!
本次活动总奖池:1,250 枚 ES
任务目标:推广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专场
📄 详情参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务内容】
请围绕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动进行内容创作,并晒出参与截图。
📸【参与方式】
1️⃣ 带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发帖
2️⃣ 晒出以下任一截图:
Launchpool 质押截图(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页面截图(交易 ES)
3️⃣ 发布图文内容,可参考以下方向(≥60字):
简介 ES/Eclipse 项目亮点、代币机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对 ES 项目的观点、前景判断、挖矿体验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矿 或 Alpha 积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对比
🎁【奖励说明】
评选内容质量最优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DeFi新范式:Intent与AI助力链上理财简化 资产管理迈向平民化时代
DeFi理财新范式的崛起:简化复杂链上活动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复杂的链上活动正在被简单化。这为重塑现有金融体系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新的机会已经显现。然而,Intent、链上机器人和AI代理等新兴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授权等问题需要解决。
近期,一家名为Glider的项目完成了400万美元的融资,由某知名风投机构的创业加速器主导。Glider能够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链上投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得益于Intent、大语言模型等技术风口的眷顾。但整个DeFi行业确实需要重新组合,以简化投资门槛。
DeFi工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乐高时代",如今则进入了安全耦合的理财时代。
Glider项目起步于2023年底某公司的内部创业,最初形态是链上机器人,即组合不同的操作步骤,方便用户投资和使用。帮助用户理财一直是金融行业的核心业务,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DeFi领域都是如此。
目前Glider仍处于内部研发阶段,但其大致思路已经显现:一是链接现有DeFi工具,包括各赛道领先项目和新兴协议,以API接入方式搭建获客逻辑;二是允许用户搭建投资策略并支持分享,便于跟投、复制交易或集体投资以获取更高收益。
在AI代理、大语言模型、意图捕捉以及链抽象等技术的配合下,搭建此类技术栈从技术角度并不困难。真正的挑战在于流量运营和建立信任机制。涉及用户资金流转总是敏感的话题,这也是链上产品尚未完全取代中心化交易所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用户可以接受去中心化带来的资金安全,但基本不能接受去中心化增加安全风险。
早在2020年,一个名为Furucombo的项目就曾获得投资,主打帮助用户应对DeFi策略时的困惑。然而,大多数用户并未长期留存在该平台。链上收益策略是个公开市场,散户在服务器性能和资金量上很难与大户抗衡,导致大部分收益机会无法被散户捕捉。相较于收益的不可持续性,安全问题和策略优化反而显得次要。在高回报时代,稳健理财很难有立足之地。
如今,资产管理正迎来平民化时代。ETF工具不仅适用于股市,某些交易所早在2021年就有过尝试。从技术角度看,资产代币化最终催生出实物资产(RWA)范式。
业内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ETF工具的链上化。从某些平台对APY的计算和展示,再到一些持续运行的项目,都表明市场对此有需求。严格来说,有些项目是策略销售和展示市场,通过海量专业计算、人工和AI辅助决策。但链上透明性导致难以长期保持高效策略不被模仿和改造,最终可能演变成一场军备竞赛,收益率趋于平衡。
近期Meme币热潮后,旧时代的DeFi形式很难复活。这引发了对行业是暂时触顶还是永久性衰退的思考。这关系到Web3是否真的代表互联网的下一阶段,抑或仅仅是金融科技的2.0版本。
从Glider的策略可以看出,链上收益正在向平民资管时代转化。就像指数基金和401(k)计划共同推动了美股的长期牛市,庞大的资金量和大量散户将对稳定收入产生巨大需求。这正是下一代DeFi的意义所在。以太坊之外还有其他公链,它们仍需承担互联网3.0的创新重任,而DeFi则应该成为金融科技2.0。
Glider引入AI辅助功能,但从早期的信息展示工具,到初次尝试的组合策略平台,再到如今稳定运行的收益平台,5%左右的稳定链上收益仍然能吸引中心化交易所以外的基础用户群体。
展望未来,生息资产上链可能成为趋势。目前加密货币领域真正获得市场认可的产品类型有限,主要包括交易所、稳定币、DeFi和公链。其他产品类型,如NFT和Meme币,更多是阶段性的资产发行模式,缺乏持续的自我维持能力。
但自2022年以来,实物资产(RWA)开始扎根发展,特别是在某些重大事件后,人们意识到比起去中心化,更关心收益和稳定性。即使没有政府主动拥抱比特币和区块链,RWA的产品化和实用化也在加速。如果传统金融能够接受电子化和信息化,那么embracing区块链技术也是合理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周期中,复杂的资产类型和链上DeFi策略正阻碍中心化交易所用户向链上迁移。但一些创新项目正通过不同方式将流动性吸引到链上。这些案例证明了流动性上链的可行性,RWA则证明了资产上链的可能性。
目前,行业正处于特殊时期。虽然以太坊似乎不太活跃,但实际上许多项目都在努力上链。某种程度上,过于庞大的底层协议可能不利于应用层的发展。也许这是公链回归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大放异彩前的最后黑暗时刻。
除了上述产品外,一些开源的APY计算工具已经运行多年。各种收益展示和计算平台各有侧重,但重心越来越集中在生息资产上。目前,此类工具如果增加对AI的信任度,就要面临责任划分问题;而增强人工干预又可能降低用户体验,是个两难局面。
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将信息流和资金流分离,打造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策略社区,让项目方相互竞争,让散户受益,这或许是一个较好的发展方向。
Glider因获得知名投资而备受关注,但该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授权和风险问题。这里的授权不仅指钱包和资金,还包括AI是否有能力让人类满意。如果AI投资造成重大损失,责任又该如何划分?
尽管如此,这个世界依然值得探索未知。加密货币作为动荡世界中的公共空间,仍将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