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手?我有话说!」Gate广场挑战赛——秀操作赢$2,000,百万流量加持!
你是下一个明星交易员吗?
想让自己的名字闪耀广场热搜?想吸引数万追随者?百万流量已就位,就等你来承接!
🎉 双重豪礼,赢家通吃!
1️⃣ 晒单排行榜奖励
收益率排名前10的用户,瓜分 $1,500合约体验券!巅峰对决等你来战!
2️⃣ 晒单幸运奖
随机抽取10位用户,每人赠送 $50跟单包赔券!即使不是大神,也有机会躺赢!
🎮 参与方式超简单!
✅ 在 Gate广场 晒出你的交易战绩,并成为带单员!
✨ 发帖要求:
内容必须原创,并带上 #CopyTrading# 或 #跟单# 标签
附上 收益率截图 或 交易卡片,并分享你的 独家交易心得
严禁AI生成虚假交易,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观点犀利、逻辑清晰,干货越多越吸粉!
⏰ 活动截止:8月15日 10:00(UTC+8)
【立即发帖】 展现你的王者操作,承接百万流量,成为下一个交易传奇!
💬 还在等什么?Gate广场,等你来战! 💪
比特币抢劫案引发思考:加密资产的法律地位与保护
加密资产的法律地位:从一起比特币抢劫案说起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使得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货币逐渐为人所知。这些资产虽然表现为代码和数据,但由于其价值、可转让性和独占性,天然具有财产属性。在中国,虽然相关规定明确禁止将虚拟货币作为法定货币使用和炒作,但在司法实践中,虚拟货币作为"特定虚拟商品"或"数据型财产"已获得广泛认可。
在刑事司法领域,涉及虚拟货币的案件逐年增多,多为诈骗、盗窃和计算机犯罪等类型。而直接通过暴力或胁迫手段获取虚拟货币的"抢劫类案件"较为罕见。2021年江西宜春发生的一起比特币抢劫案,因其特殊性和争议性,成为了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典型案例。
案情回顾:一场未遂的比特币抢劫计划
2021年5月,因炒币亏损的赖某得知彭老师持有至少5个比特币(当时单价约25.5万元),于是萌生了抢劫的念头。他在网上发帖寻找同伙,向某主动联系并参与其中。两人在宜春会面并入住酒店,制定了详细的抢劫计划。
为实施抢劫,赖某准备了尼龙扎带,并联系其他网友寻求帮助。然而,警方根据线索提前介入,于5月11日将两人抓获,犯罪计划未能实施。
一审法院认定两人构成抢劫罪,分别判处赖某三年、向某一年有期徒刑。二审法院则认为本案属抢劫预备阶段,未造成实际损失,且未对比特币价值作出合理认定,因此改判赖某一年六个月,向某九个月。
抢劫比特币是否构成抢劫罪?
法院的生效判决明确认定:构成抢劫罪。
虽然比特币本质上是一串加密数据,但由于其具备交换性、可转让性及现实市场价值,符合"广义财物"的特征。法院引用了相关规定,将比特币认定为"特定的虚拟商品"和应受法律保护的"数据型财产"。
本案中,虽然赖某等人未实际实施抢劫行为,但其行为已构成犯罪预备。根据相关规定,法院最终认定其行为构成抢劫罪,但予以减轻处罚。
涉虚拟货币犯罪的量刑考量
在涉及虚拟货币的犯罪案件中,如何准确估值是一大难点。二审法院认为,对加密资产的价值认定应遵循"损失填平"原则,以被害人实际损失为核心依据,主要参考以下因素:
法院强调,虽然我国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但也未禁止私人持有与转让。因此,被害人对虚拟资产的合法持有应得到法律保护。
结语:加密资产法律保护的未来展望
本案的裁判不仅为涉虚拟货币抢劫案件提供了指导,也表明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已在中国刑法实务中得到广泛认可。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比特币等加密资产虽不具货币属性,但具备显著的财产价值。无论通过何种手段侵害这类资产,只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都将以财产类犯罪论处。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涉加密资产的刑事案件将更加多样化。未来法律需要进一步明确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市场估值标准以及数据与财产的界限,以建立更加统一、稳定的司法裁判规则。同时,相关法律从业者也需要不断学习加密领域的专业知识,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可以预见,加密资产将越来越多地获得法律的认可和保护,而任何侵犯其持有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也将依法受到严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