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AI+区块链:机器金融的新纪元
AI 需要区块链吗?探索机器金融的新可能
近年来,AI 技术突飞猛进,从生成内容到代码编写,从智能客服到算法交易,AI 正逐渐从单纯的工具转变为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参与者。然而,当我们将 AI 视为一个逐渐脱离人类主控的独立实体时,会发现它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寸步难行。这不仅仅是效率问题,更是一个根本性的结构问题。
传统金融体系的局限性
现代金融系统的基础是账户体系,而账户开立的前提是身份认证。无论是开立银行账户、购买基金还是使用支付服务,都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地址证明等个人信息,完成 KYC 审核。这些流程的核心目的是确认用户为具有法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然而,AI 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它没有国籍、身份证或税号,也不具备签字能力或法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 AI 无法开立银行账户、注册公司,更不能独立成为合同相对方或交易对象。简而言之,AI 在现有金融体系中是一个"非人类幽灵",没有金融人格。
这一局限性不仅影响 AI 的基本操作,如购买服务器使用权或调用 API,更阻碍了 AI 作为独立经济主体参与更复杂的金融活动。只要 AI 不是某个实体的附属工具,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体,它就会在传统金融结构中处于尴尬的境地。
区块链:为机器打开金融之门
与传统金融体系不同,区块链系统不关心参与者的身份。无论是个人、脚本、程序还是永久在线的自动化智能体,只要能生成一对私钥和地址,就可以在链上进行收付款、签署智能合约、参与共识机制等活动。
这意味着区块链天然适合"非人类用户"参与经济活动。例如,一个部署在区块链上的 AI 模型可以利用去中心化存储获取数据,通过去中心化算力市场获取运算资源,完成任务后通过智能合约收取报酬。这整个过程无需中心化平台撮合,无需银行卡验证,也无需人为干预。
一些项目已经开始探索这种可能性。它们正在研究 AI 代理如何在链上拥有"经济身份",如何为其他代理提供服务,如何自主完成交易和协调。这种"机器对机器(M2M)"的经济形态已经从概念阶段进入了实际测试阶段。
在这种模式下,AI 不再是一个依赖人类输入的被动模型,而是一个能够获取资源、提供服务、获得收益并再投资自身的循环体。它在链上拥有自己的收入来源,不需要人类签发工资单。
传统金融系统的不适应性
传统金融体系的全部基础设施都是围绕"人类行为"的假设设计的。支付流程需要人为发起、批准和监管;清算流程依赖银行间的信任和监管协调;风控逻辑关注的是"谁"在做什么,而非"程序是否稳定"。
这导致所有涉及"非人类用户"的交易在传统金融系统中都需要"挂靠"到某个人或公司名下。这不仅效率低下,更带来巨大的责任风险:当 AI 造成损失时,谁来承担责任?当它盈利时,如何征税?这些问题在当前体系下都没有明确答案。
稳定币:AI 经济的基石
对 AI 来说,稳定的结算货币比单纯的支付能力更为重要。当一个 AI 代理调用另一个模型或购买数据服务时,它需要一种价值稳定的交换单位,而不是波动剧烈的加密资产。
稳定币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USDT、USDC 等稳定币提供了一种既能在链上自由流转又能保持价值稳定的金融工具,成为 AI 世界的"硬通货"。一些项目已经开始尝试让 AI 之间的服务调用通过稳定币实时结算,形成一个无需人为批准的低摩擦经济系统。
AI 的"链上法人"形态
未来,某些 AI 系统可能不再依附于特定公司或研究机构,而是以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或链上协议的形式存在。这些 AI 代理将拥有自己的资金池、社区治理机制和链上身份系统。它们不需要法定注册,也不在某个国家备案,却可以服务用户、接收支付、发起诉讼、更新协议,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法人"或"AI 法人"。
这些 AI 实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将以智能合约为基础,以加密货币为媒介,以链上规则为秩序。它们之间可能没有感情,但有激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有代码执行保障。
挑战与风险
尽管前景诱人,但我们还远未做好准备迎接这样的未来。AI 钱包的密钥管理、模型滥用造成的经济损失、链上身份的可验证性、跨境 AI 主体的法律地位、算法行为的伦理边界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更现实的挑战是,我们现有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框架几乎没有为"非人类行为者"提供任何路径。AI 不能起诉或被起诉,不能纳税,也无法享有财产权。一旦失控或被攻击,责任追究机制也尚未建立。这些问题都需要新的法律框架、社会共识和技术治理手段来应对。
结语
加密货币的发展初期是为了服务"没有账户的人",如被传统金融系统排斥的边缘群体。现在,它可能成为"没有身份的机器"参与经济活动的唯一选择。
如果说传统金融是为人类社会构建的金字塔,那么区块链与加密货币或许正在构建一套"为机器准备的金融基础设施"。AI 不一定需要拥有人类般的权利,但它必须拥有可操作的经济接口。而这正是区块链技术擅长解决的问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