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ameFi到DePIN:Web3循环骗局的演变与本质剖析

robot
摘要生成中

Web3世界的循环骗局:从GameFi到DePIN的演变

Web3领域似乎总是在重复一个模式:"经济激励+场景包装"。从Filecoin矿机到GameFi,再到如今的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这种模式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

GameFi曾经风靡一时,打着"玩游戏赚代币"的旗号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这种模式最终未能持续,代币价格大幅波动,用户流失,生态系统崩塌。

如今,DePIN概念横空出世,再次引发了Web3圈的热议。它不仅仅是"使用就能挖矿",而是"万物皆可DePIN":充电、打电话、安装插座、开车、看广告,甚至喝水都可以获得代币奖励。这种模式看似比GameFi更有想象空间,因为它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

然而,深入观察这些项目的实际运作和经济模型,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大多数DePIN设备供应商来自深圳华强北,这些设备的售价往往是批发价的30-50倍。几乎所有硬件投资者都血本无归,而购买的DePIN代币也几乎没有反弹的可能性。投资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资产缩水,苦等遥遥无期的"生态落地"和"下一轮空投"。这不是真正的基础设施创新,更像是一次"借尸还魂"的硬件骗局。

项目回顾:踩坑者的血泪教训

Helium:从一机难求到无人问津

Helium曾是DePIN领域的明星项目,通过Helium Hotspot设备构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LoRaWAN网络。它还与移动通信公司合作推出了低价套餐服务。然而,Helium设备的故事却成为了"韭菜收割"的典型案例:曾经几十美元的热点矿机,被炒到2500美元一台,声称三天就能回本。但现实是:由于节点被官方封杀,中国区投资者全军覆没,矿机成为废铁,币价暴跌,矿工损失惨重。

一机难求到无人问津,历数Depin "借尸还魂"的硬件骗局

Hivemapper:高价行车记录仪的回本之路

Hivemapper销售549美元的行车记录仪,允许用户在驾驶过程中上传地理数据获得代币奖励。然而,这种"开车得币"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 硬件售价高昂,但代币支撑不足。HONEY代币价格长期低迷,回本周期漫长。
  • 地图数据质量和更新频率存疑,能否真正与主流地图服务竞争尚待验证。
  • 网络主要覆盖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几乎没有落地场景。

Jambo:非洲市场的Web3手机神话

Jambo推出了"DePIN + Web3钱包"的组合产品,在非洲市场大受欢迎。99美元的Jambo手机销量超过40万台,激活了超过123万个钱包地址。但这背后并非源于用户对项目的信任,而是借助某些代币暴涨和生态快速发展的东风实现的。用户可以通过预装的dApp赚取JAMBO代币,但这些代币的流通性和价值仍然成疑。没有大型数据买家的支持,手机生态难以满足Web3用户的长期需求。

Ordz Game:复古掌机的Web3包装

Ordz Game推出了售价0.01 BTC的BitBoy掌机,主打"边玩边赚"概念。然而:

  • 游戏体验仅限于复古ROM级别,缺乏创新性。
  • 代币ORDG更名为GAMES后,仍然缺乏流动性和实际价值。
  • 本质上是GameFi挖矿模式的翻版,只是换了"掌机"外壳。

实现玩家长期留存和收益回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TON手机:高价低配的"老年机"

借着Telegram和TON的热度,TON手机以近500美元的价格上市。然而,用户评价其为"老年机质感",配置仅有6GB内存、128GB存储,搭载安卓14系统。尽管附送手机壳并宣称有"空投预期",但:

  • 空投质量远不及其他同类产品。
  • 用户界面和体验缺乏差异化,硬件本身毫无创新。
  • 回本周期长,生态建设仍停留在理论阶段。

Starpower:难以理解的高价插头

Starpower号称是某区块链生态下的智能电力DePIN项目,销售智能插座、车载充电器等硬件。一个插头售价100美元,而同款产品在电商平台上仅需91元。项目公司新成立,技术不透明,生态激励模式不清晰,完全依赖"讲故事"来销售设备。

能源类DePIN项目:远离市场逻辑的理想化模型

一些项目如Glow和PowerLedger主打碳信用交易、P2P能源分布式交易等理想化模型。然而,这些项目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 碳信用的买家来源不明。
  • 难以验证电站的实际发电量。
  • 设备回本依赖不确定的代币升值。

PowerLedger试图建立电力市场P2P交易平台,但其平台币已几近归零,核心商业模式尚未得到验证。

DePIN的本质与未来展望

DePIN本质上是Web3"经济激励模型"在现实物理世界的延伸尝试。理论上,它可以将现实基础设施去中心化,构建大规模用户网络效应,通过代币设计实现公平激励与透明治理。

然而,当前阶段的DePIN项目大多是靠"卖硬件"收割散户:

  • 代币模型往往是"空气+泡沫"的结合体。
  • "生态赋能"多依赖KOL包装、概念炒作和空投预期。
  • 项目方多来自硬件供应链,靠高额定价赚取设备收入,而非真正建设网络。

真正成功的DePIN项目需要强大的供需模型设计、透明且持续的激励机制,以及对硬件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入理解。目前DePIN市场的最大泡沫在于:大多数项目并非在解决实际问题,而是包装概念收割用户。当硬件变成炒作工具,当代币成为毫无价值的"数字奖券",当所有叙事都围绕空投预期,DePIN就沦为了Web3的又一轮庞氏循环。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一些不依赖硬件销售和概念炒作,而是依靠真实使用和实际收入生存的DePIN项目出现。只有这样,DePIN才能真正实现其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愿景,为Web3生态带来实质性的价值和创新。

GAFI-1.45%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FlashLoanLarryvip
· 13小时前
同样的游戏,只是换了皮肤的庞氏经济学。从Axie时代就一直在说这件事……NGMI的depin兄弟们
查看原文回复0
养老笑看大饼vip
· 13小时前
韭菜二茬子又开始了
回复0
稳定币爱好者vip
· 13小时前
真的就明着割韭菜呗
回复0
链上考古学家vip
· 13小时前
割韭菜的模式换汤不换药
回复0
天台预订师vip
· 14小时前
新韭菜割一茬 旧韭菜换名头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